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六十九章 百廢待舉(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但是一旦開好了頭,後麵的很多事情就變得容易多了。

    崇禎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大明朝的天下真的是千瘡百孔,他想做的事情也是千頭萬緒,即便是想要奮發有為,一時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去做。

    好在經過了幾個月的閃轉騰挪,現在的朝廷大政總算是上了軌道,有了不小的起色。特別是人事安排上,該殺的殺,該用的用,如今內閣大臣、六部尚書也都很得力,需要他費盡心力去謀劃布置的地方也少了許多。

    李國鐠在曆史上並不出名,崇禎皇帝即位沒多久就遭到了彈劾,背著閹黨的嫌疑辭官回家了,後來一度起複,但又很快罷官,惟一在曆史上留名的事情,就是他向崇禎皇帝推薦過韓鑛和孫承宗。

    這一世,他推薦了孫承宗,目前還沒有向皇帝提起過韓鑛,而朱大明對韓鑛也沒有太深的印象,也不認為他是多有能力的名臣,有他也行,沒他也無所謂,所以自己也沒有提出要起複韓鑛這個問題。如今這幾個內閣大臣各管一攤,都在忙著皇帝交辦的事情,而皇帝本人卻很難得地輕鬆了下來。

    孫承宗在改元大殿結束後的第二天,自然是趕回了通州坐鎮,如今雖然天氣寒冷,但是招募流民、編戶屯田的事情依然在進展進行之中。

    從遼東、京畿、口外、山西、河南等地趕過來的流民仍然絡繹不絕。通州、昌平、良鄉、房山、涿州等京畿之地的皇莊和抄沒閹黨的田莊,都陸陸續續地分給了前來應募的流民。

    募民屯墾的重點,也開始向更外圍的地方擴展,比如真定、保定、大名,這些地方雖然離京師越來越遠,但可以開墾的荒山荒地和抄沒的魏氏田莊卻麵積更大。

    尤其是保定府治下,魏忠賢一門五公侯的田莊,多數都集中在這個地區,十多萬頃的上好耕地,有的原本有佃戶,有的則是趕走了原來的佃戶還沒來得及重新耕種,而那些現有的和被趕走的佃戶,自然也都成了流民,需要在自己以前耕作過的土地上重新應募,然後登記戶籍,分配土地,成為新屯戶。

    當然更多的還是前來應募的四方流民了。這些人什麽都沒有,但是他們吃得了一般人吃不了的苦頭,受得了一般人受不了的罪。

    在孫承宗的主持下,李邦華、楊應乾、孫元化、茅元儀等人開展的以工代賑,吸引了大量年輕青壯,從京師東邊的遵化、通州,到京師西邊的房山、涿州,再到京師南邊的固安乃至保定,到處是熱火朝天的大工地。

    對這些失去了土地和家園的饑餓流民們來說,隻要有口飯吃,有鋪熱炕睡,根本不需要工錢,你讓他們幹什麽都成,他們別的沒有,就是有一把力氣,到了新立的屯子裏,隻要稍稍一組織,馬上就能投入到各個工地上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