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當空照中華

第二十五章 清理鹽政(1/2)

    曆史上,崇禎皇帝是真的沒有辦法,國家雖大,但是每年戶部掌管的太倉,也就是國庫的常規稅銀收入,總計也不過三百多萬兩。

    天啟年間開征遼餉,每年多收將近二百萬兩銀子。這幾乎是這個朝廷每年能夠收到的所有進項了。

    然而,就是整個加在一起,也不過才五六百萬兩,如果再扣除十幾萬官員的俸祿,十幾萬宗室的年賞,其他的即使什麽也不幹,全部拿來做軍餉,也還是遠遠不夠。

    雖然今年抄了魏忠賢等人的家財,收獲了一大筆銀子,一年兩年還頂得下來,但是靠抄家來弄銀子,肯定不是個長久之計。

    朱大明比朱由檢幸運的是,魏忠賢、田爾耕、王體乾等人,多年積累的藏銀,沒有流失多少,幾乎全都運進了內庫。

    根據王承恩前不久的奏報,初步核算,目前在京師的閹黨骨幹,累計抄了三十六家,光是現銀就已經起獲了一千六百萬兩之多,頂得上曆史上三年的國庫收入還要多。

    若是算上那些宅院、田產,以及難以計數的各種金銀銅玉器等實物,這次大抄家的收獲,夠得上朱大明大手大腳花上好幾年的了。

    所以對於補發軍餉,朱大明並不擔心錢的問題,他所擔心的是發布到士卒手上的問題。

    看著皇帝時而麵露喜色,時而眉頭緊鎖,站在孫承宗等人身後的鹿善繼往前上了一步,躬身行禮說道:“陛下,如今九邊各鎮真正所缺的並不是銀子,而是糧食。九邊各鎮皆蒙古諸部接壤,而韃子習性不事生產,所產之物並非邊鎮所急需,而近年來九邊各地幹旱少數,不少農地欠收乃至拋荒,糧價與萬曆年間比翻了數倍,雖然九邊將士的餉銀已經不低,但還是買不了多少糧食。

    “微臣以為,九邊缺餉的症結在物價,其中最根本的是糧價,若是米糧供應充足,九邊缺餉的問題就不會惡化,然而若是繼續幹旱,繼續缺糧,臣恐怕陛下有再多的銀子,也滿足不了九邊的胃口。這是微臣的一點淺見,請陛下明察。”

    鹿善繼的話,倒是讓朱大明心頭一動,於是他看著鹿善繼說道:“鹿愛卿所言,朕也知道。隻是天災非人力所能抗拒,邊地荒蕪,邊民流離失所,朕也深感痛心。

    “如今九邊糧價遠高於江南,可惜江南雖然不缺糧食,但卻沒有多少商人願意千裏迢迢運量到九邊啊。對此,卿可有辦法?”

    鹿善繼躬身答道:“臣請陛下重啟開中法,凡運糧至九邊諸鎮者,以運達之糧換取朝廷鹽引。江南鹽商糧商唯利是圖,必將群起而至,如此則九邊不缺糧,而鹽價亦可下降,此一舉而兩得,臣請陛下行之。”

    對明朝的開中法,朱大明也聽說過,隻是不知道如何操作,如今既然聽鹿善繼提起,略一思考,就對孫承宗說道:“孫愛卿,朕看鹿卿所言很有道理。既然施行開中法,可以一舉而兩得,那麽軍機處就擬個章程,朕批準後立刻施行。”

    孫承宗看到鹿善繼的意見被皇帝接受,心裏也很高興。

    畢竟當初開中法被廢,主要就是內廷打著皇帝的旗號發買鹽引謀利,至於九邊的糧價,內廷的太監們才不關心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