礪劍繁華

第三十七章 腦殘粉的福利(1/3)

    史佩鋒經營的這家餐館,店堂麵積有400多平米,按照互聯網思維的要求,被分隔成了十幾個包間,餘下的大堂部分麵積反而比較小,隻擺了三四張兩人桌,象征意義遠大於實用意義。除了店堂之外,餐館還有一個功能齊全的後廚,還有經理室、財務室等幾間小小的辦公室。餐館一共有32名員工,全都住在離餐館不遠的一個小區裏,那裏有史佩鋒租下的三套單元房,員工們平均3、4個人住一個房間,費用都是由餐館支付的。

    據史佩鋒介紹,他開這家餐館的初衷,就是因為在創業的時候,經常與創業夥伴在一起吃飯聊天,他發現在渝海市很難找到一家適合於創業夥伴聚餐的餐廳。在史佩鋒心目中,符合這種條件的餐廳應當是環境非常優雅、菜肴美味而又清淡,畢竟互聯網創業者不是農民工,醬肘子、羊蠍子之類的硬菜並不合他們的口味。此外,這種餐廳還應當能夠提供網上預訂包間、預先點菜以及菜肴定製等服務,這才符合互聯網的商業模式。

    發現這個問題之後,史佩鋒堅信自己找到了一個互聯網時代的餐飲業商機,那就是開辦一家完全適合於年輕創業者聚會的新型餐廳。他向幾個朋友眾籌了一筆資金,然後便興衝衝地在文裕街開了這家餐館。在前期,他投入了上百萬元用於餐館的裝修和宣傳,光是在網絡上打廣告就花了20多萬。他還通過互聯網征集了數以千計的菜名,聘請了幾名高級廚師進行開發,作為餐館的招牌菜。

    餐館在一年前開業,開業之初,生意頗為火爆,非但渝海市本地的年輕人趨之若鶩,甚至省城淇化都有不少人慕名而來,包間的預約訂單經常要排到一兩星期之後。

    可是好景不長,在最初的喧囂過後,餐館的生意就逐漸冷清下來了,雖然說不上是門可羅雀,但與餐館的規模和投入相比,日常的流水遠遠不能達到預期。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史佩鋒願意改變一下經營模式,增加一些大眾菜係,控製一下人員成本,達到盈虧平衡還是有可能的。但問題在於,史佩鋒原本追求的就不是養家糊口,而是創造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達到一夜暴富的目標。現狀與理想的衝突,讓史佩鋒灰心喪氣,於是才有了打算關掉餐館的念頭。

    “我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這種等待上,雖然我相信曙光終會來臨的。”史佩鋒這樣對李愚等人說道。

    “是啊是啊,像史先生這樣目光遠大的青年才俊,如果淪落到和那些小餐館老板一樣去追求蠅頭小利,的確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許迎迎像個腦殘粉一樣力挺道。

    李愚心中冷笑,但麵上卻沒有流露出來。對於這個餐館,他還是挺滿意的,他相信,如果換成自己去經營,絕對不會落到像史佩鋒這樣的結局。史佩鋒的情況,說穿了就是眼高手低,根本不接地氣。雖然李愚並不懂得什麽叫互聯網思維,但聽史佩鋒那樣介紹,也能感覺得到不靠譜的地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