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八百八十章 我是一位有良知的記者(2/3)

    “元先生,你知道這件事情有多嚴重嗎?如果你不能提供出確鑿的證據,那麽這就屬於誣陷傷害企業信譽,是犯罪行為。”香川秀男鄭重地向郭培元說道。

    郭培元從隨身的包裏掏出一個檔案袋,推到香川秀男的麵前,說道:“我這裏有一些證據,但因為我並不是記者,也沒有調查權,所以我的證據或許不太確切。不過,我想你看過之後,應當會相信我的話,因為我提供的這些證據是能夠互相佐證的。”

    香川秀男打開檔案袋,裏麵有幾頁打印紙,上麵是郭培元整理出來的線索,餘下的資料,都是一些報紙、期刊的複印件,還有不知道從哪些地方弄來的訂貨單、檢驗記錄之類的複印件。香川秀男簡單地看了看那些複印件,知道這些東西應當都是真實的,如果是郭培元造的假證據,那麽這個造假的工程量未免太大了。

    接著,他便開始閱讀那幾張打印紙上的內容,這些內容向他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仙戶製鋼所出於獲取更高利潤的需要,人為降低了合金鋼材中貴重合金的比例,並通過修改檢驗記錄的方法,騙過了成千上萬的用戶,使這些合金比例不太標的偽劣合金鋼被應用於各種場合。這件事並非今天才開始,而是延續了近20年的時間,最早的造假記錄,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的初期。

    郭培元提供的證據,包括媒體上和學術期刊上披露的一些質量事故,在這些事故中,都出現了仙戶鋼材的身影。事故的分析報告並沒有提及鋼材質量問題,而是將事故原因歸因於焊接缺陷、操作失誤、設計不當等等。如果孤立地看待某一次質量事故,分析報告中的解釋或許是可以令人信服的。但如果把這些事故都放到一起,再加上一點提示,稍有一些頭腦的人就會聯想到鋼材是否存在缺陷,因為如果把這些事故的原因都歸於鋼材缺陷,無疑是一個更合理的解釋。

    香川秀男還看到了幾張檢測報告,當然也是複印件。出具這些報告的,是日本的一些權威檢測機構,上麵有他們的印蓋,由不得香川秀男不相信。檢測報告中的檢測樣品都是鋼材,但沒有說明鋼材的來曆。在複印件上,有手寫的注釋,聲稱這些鋼材恰是來自於幾次質量事故的現場,把這些鋼材提交給檢測機構的,並不是日本官方的調查機構,而是某個匿名的社會團體。

    “這些檢測,是你送去做的?”香川秀男看著郭培元問道。

    郭培元微微一笑,說道:“這是我的團體做的。”

    “這些結果,為什麽沒有公之於眾?”

    “我們為什麽要公之於眾呢?”

    “可是,如果不公之於眾,你們為什麽要做這樣的檢測?”

    郭培元嗬嗬笑了起來:“年輕人,我們不是慈善家,公眾利益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我們做這項檢測的目的,隻是為了從仙戶製鋼所弄到一點錢而已。你懂的,大企業為了隱瞞一些事情,是比較慷慨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