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八百六十六章 哪管洪水滔天(2/3)

    以盾構機為例,幾年前,辰宇工程機械公司在中國霍源地鐵工程項目招標中擊敗了普邁,隨後,辰宇公司便把這項技術分享給了國內其他幾家盾構機企業。這些企業獲得技術之後,在各地的地鐵工程設備招標中與包括普邁在內的一幹外國廠商展開殊死拚殺,迅速把盾構機市場的設備國產化率從不足10%提高到了80%以上,外國廠商隻在一些技術難度較高的工程項目中還能保有市場,常規盾構市場已經悉數被中國企業占據了。

    風電設備市場是另一種情況,中國企業利用規模生產降低了成本,不僅把歐洲風機企業排斥在中國市場之外,還贏得了大量來自於歐洲的代工訂單。工業生產是滿足馬太效應的,生產規模越大,生產成本就越低,而低廉的生產成本,又能夠誘使其他企業放棄生產,把手裏的訂單交給生產成本低廉的企業代工。

    中歐之間的情況就是如此,大批的歐洲風電企業發現中國的風機製造成本遠遠低於歐洲之後,紛紛采取委托代工或者與中國企業建立合資企業的方式,把生產轉移到了中國。普邁出於對中國的仇視,一時難以接受與中方合作的方式,結果因為生產成本過高,把歐洲市場上原有的份額也丟掉了。

    等管理層意識到了不妙,打算與同行一樣到中國去尋求代工合作的時候,幾家有實力的中國企業都聲稱自己的生產訂單已滿,難以接受普邁的委托。倒是有一些地方上的小型風機企業聲稱可以接普邁的訂單,但普邁派出工程師去考察了一下,發現這些企業的生產資質二分可疑,普邁如果請他們代工,十有**最終是要砸掉自己牌子的。

    幾個主要的業務方向都出了問題,普邁集團的財報便一年比一年更難看了。股東們開始向管理層發難,要求管理層采取有效措施,扭轉局麵。管理層心知肚明,知道自己的問題其實是整個歐洲的企業都存在的問題,這是一種過慣了奢侈日子帶來的富貴病,是無藥可救的。但是,這樣的話無法向股東們明說,管理層能做的,就是編製出一個雄心勃勃的振興計劃,聲稱要投入幾十億歐元用於進軍新興領域,而為了籌措這些資金,就需要剝離掉一些不良資產,把這些資產賣掉換錢,工程機械部門,就是集團管理層選定賣掉的第一個部門。

    管理層的高管們都明白,所謂投入幾十億歐元去進軍新領域,隻是一個對資本市場的交代而已,實際上,歐洲已經很難再找到什麽好的新興領域可供投資了。

    技術水平要求高而且利潤豐厚的領域,美國人是不會放過的,歐洲企業無法與美國企業競爭。技術水平要求低的領域,不管利潤豐厚與否,都是中國人籃子裏的菜,輪不到歐洲企業伸嘴。剩下來的,就是技術要求高,同時利潤菲薄的領域,這樣的領域,美國人不屑於做,中國人一時難以企及,似乎就是專門留給歐洲人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