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八百六十章 高見(2/3)

    在過去幾年中,國內輿論場上出現了幾十位有海外背景的“財經專家”或者“獨立學者”,他們擁有非常顯赫的學曆和頭銜,口才極佳,在百姓中間擁有很大的名氣。這些專家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全麵否定中國的建設成就,進而否定中國的社會製度。

    在工業化方麵,這些專家異口同聲地認為中國發展工業的道路是錯誤的,他們聲稱美國和歐洲都已經不搞工業,而這些國家的福利卻非常好,由此可見,搞工業必然導致貧窮,隻有放棄工業才能享受到如美國人、歐洲人那樣的高福利生活。

    這樣的觀點,其實是根本就是經不起推敲的。西方國家的富裕,恰恰來自於他們過去搞工業化的積累,英國、德國、美國都曾經是“世界工廠”,底特律、伯明翰之類的城市,也都曾經是煙囪林立、霧氣滿天。這些國家通過200年的工業發展積累起了財富,才有了今天的高福利。而又因為這些國家近年來忽視工業生產,經濟過分地脫實向虛,才釀成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專家們的觀點,其實就是指著一個在海上開遊艇兜風的富翁對窮人們說:你們看,要想富,就要天天開遊艇,不要上班,你們之所以窮,就是因為天天上班的緣故。

    這樣荒唐的邏輯,卻能夠大行其道,說到底,這就是媒體的力量。媒體把這些專家捧起來,又屏蔽了所有質疑的言論,就營造出了這樣的輿論環境。大多數的百姓其實都是懶於思考的,媒體傳遞給他們什麽觀點,他們就接受什麽觀點。

    那麽,問題就來了,媒體為什麽會一邊倒地隻支持這種荒唐言論,而把真相屏蔽在外呢?張和平給大家帶來的信息,就是謎底,那些海外的基金會,就是媒體背後的推手。

    “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威脅到了老牌西方國家的利益。他們在市場上競爭不過我們,就打算從思想上來腐蝕我們。如果我們接受了去工業化的思想,我們的年輕一代就會厭惡實體經濟,癡迷於虛擬經濟。這樣一來,我們的發展就會後繼乏力,最終功敗垂成。”馮嘯辰說。

    張和平說:“其實,年輕一代厭惡實體經濟的情況,在美國、歐洲和日本都已經出現了。歐洲的年輕人上大學不願意學工科,而是喜歡學藝術、金融、傳媒等等,他們的工程師群體已經出現了斷層的現象。美國的情況也是如此,年輕人成功的標誌是能夠到華爾街去工作,科技明星已經不受追捧了。”

    “這也是這些年西方國家在製造業上競爭力下降的原因之一。我們企業裏的工程師,平均年齡比西方國家要小20歲左右。”馮嘯辰補充說。

    王根基說:“洋鬼子自己走錯了路,就想騙我們也去走這條路。高磊就是他們派來給我們瞎指路的人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