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八百五十六章 不知不覺間的逆轉(2/3)

    “難道你沒有阻止他們的這種行為嗎?”埃米琳問。

    博瓦德說:“我怎麽阻止?新民液壓公司建立了一條年產15000套減速器的生產線,智能化程度遠遠超過了道林公司。他們的減速器出廠價比道林公司的成本還低30%,即使道林公司不與他們合作,他們也會在兩到三年時間內把道林公司的市場全部搶走。道林公司這樣做,隻是一種自保行為而已。”

    “也許,我們應當規定在歐洲新建的風電場,設備中歐洲本土化製造的比例不應低於50%……”埃米琳下意識地說,說完才目瞪口呆地發現,這似乎恰是歐盟前一段與中國扯皮的事情,不同的地方,隻在於當時是中國人提出了國產化率達到50%的要求,而歐盟則是高舉著自由貿易的大旗,要求中國政府必須取消這個規定。

    “我們辦不到。”博瓦德說,“歐洲的那些風電投資商不會接受我們的要求。此外,就算我們辦到了,對中國人也不會產生什麽損害,因為未來的風電建設熱點是在中國,他們僅僅依靠本國的風電市場,就能夠成長起來。而歐洲如果實行自我保護的話,最終隻能在技術上落後於中國,永遠地失去競爭力。”

    “可是,我們現在已經失去競爭力了。”埃米琳說。

    博瓦德說:“我想,我們至少保住了研發上的競爭力。道林公司的奈伊先生對我說,他們把減速器的製造業務轉移到中國來之後,就可以專注於減速器的開發與設計,中國僅僅是他們的代工者而已。”

    埃米琳點了點頭:“好吧,但願這是真的。”

    “願上帝保佑歐洲。”博瓦德抬起頭,看著京城上空的霧霾,自我安慰道:“不管怎麽說,把生產環節搬到中國來,至少減少了歐洲的汙染排放。”

    歐洲調查團離開了。除了博瓦德、埃米琳以及海因茨爾等少數人之外,大多數的調查團成員都覺得不虛此行。他們此次隻是簡單地考察了中國風機企業的生產情況,與中方初步商定了合作意向。未來,各企業還會派出正式的考察小組和談判團隊,來與中方商議具體的合作方式,這就不需要贅述了。

    “馮總,我真是服你了,這樣一局死棋,居然讓你走活了,而且還反敗為勝,從歐洲人身上又割了一大片肉下來。我們初步統計了一下,這次歐洲調查團裏的各家企業,和咱們國內企業商定的代工意向和采購零部件意向,價值不少於40億歐元。歐盟組織這麽多人大老遠地跑過來,真叫賠了夫人又折兵啊。”

    送走一幹歐洲人之後,徐振波拍著馮嘯辰的肩膀,感慨萬千地說。

    馮嘯辰說:“徐司長過獎了,這可不是我的功勞。這局棋,我們占了勢,讓誰來下都輸不了。我們今年全國的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0多萬億,這就是我們的底氣。如果沒有這麽大的基建規模,我們也不可能讓企業擴大生產規模,這樣成本也就降不下去了。”

    “哲學上不是說過嗎,量變導致質變,咱們的風機產業就屬於這種情況吧?”徐振波也拽起了理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