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八百五十四章 白菜是如何煉成的(1/3)

    帶著重重疑竇,一幹歐洲人跟在李鬆的後麵走進了生產車間。車間裏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場麵,十幾個巨大的風機機艙一字排開,每個機艙周圍和內部都有工人在忙碌著,把各種配件安裝進去。頭頂上的行車往來穿梭,把一個個部件吊裝到位。

    調查組裏的歐洲人大多數都來自於風機製造企業,對於這樣的場麵並不陌生。像埃米琳這種歐盟官員,看到的自然隻是現場的熱鬧,但其他人看的卻是其中的門道。

    “你們用的是鑄造機架!”

    在一台機艙前,雷丁敏銳地發現了工人們正在安裝的機架上並沒有焊接痕跡,而是鑄造成型的,不由得大驚小怪地喊了起來。

    機架是風機上重要的結構件,用於連接齒輪箱、偏航軸承、偏航驅動等部件。機架的結構非常複雜,同時在工作中需要承受極大的載荷,加工難度很大。機架的成型一般有兩種工藝,即鑄造工藝和焊接工藝。前者是先製造一個模具,再把鋼水澆鑄到模具裏,一次性地製造出整個機架。後者則是把機架分成幾塊分別製造,再用焊接方法拚成一個完整的機架。

    焊接工藝的優點是不需要複雜的模具,成型工藝比較簡單,劣勢則是焊接的工作量較大,而且焊縫質量直接影響到機架的強度,存在很大的質量隱患。鑄造工藝避免了焊接工藝的缺陷,唯一的問題就是製造模具的成本很大,如果生產批量小,就顯得很不經濟了。

    雷丁所在的公司,曾經研究過機架的鑄造工藝,但終因模具成本問題而放棄了這項工藝,所以直到現在仍然是使用焊接工藝的。他深知這兩種工藝的差別,所以在看到林重居然是使用鑄造工藝時,便感到震驚了。

    李鬆在旁邊解釋說:“我們已經全麵采用了鑄造工藝。我們計算過,使用焊接工藝製造一個前機架,成本大約是22萬人民幣,合2.1萬歐元。而改用鑄造工藝,成本可以下降到14萬人民幣,也就是1.3萬歐元。僅此一項,我們就能夠把每千瓦風機的造價降低8歐元。”

    “可是,你們沒有把模具的成本計算進去。”勒芬韋爾在旁邊提醒道。他本人就是做技術的,對於生產成本有足夠的了解。李鬆說的焊接機架成本,他覺得是比較合理的,雖然比歐洲企業的成本低一些,但也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而鑄造機架的成本能夠低到1.3萬歐元,這就超出他的常識範圍了,他所在的公司曾經做過測算,結論是鑄造機架的成本比焊接機架要高出30%以上,其中主要的部分就是模具成本的分攤。

    鑄造工藝的成本,不外乎三部分:鋼水、模具和勞動力。其中模具是一次性投入的,製作好一套模具後,可以反複地使用。如果不考慮模具的成本,僅僅計算鋼水和勞動力成本,鑄造機架是非常便宜的,比焊接機架的成本要低得多。但製作一套模具的成本是近百萬歐元,如果一套模具能夠生產100個機架,每個機架分攤的成本就達到近1萬歐元,這樣就根本沒有成本優勢了。

    李鬆剛才說林重風機用鑄造工藝製造一個機架的成本是1.3萬歐元,照勒芬韋爾的看法,這就是沒有考慮到模具分攤的因素,否則,光模具分攤這一項就有1萬歐元,其他的成本還怎麽算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