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八百零四章 垃圾變成了黃金(2/3)

    如果僅僅是4億元的地皮,會安市倒也不會過於心疼,畢竟會安的財政也還不缺這區區4億元。關鍵是如果能夠把這些地皮開發成房地產,其價值起碼能夠升值10倍,這個利益就不是任何人能夠無視的了。

    在會安市政府內部,開始有人公開抨擊當年的領導,說那些人鼠目寸光,怎麽能夠把這樣一片黃金地皮拿來建什麽極限基地呢?會安市有這麽大的麵積,隨便什麽地方找不到一片荒山野嶺,想建極限基地,到那些地方去建不是更好嗎?

    這些人當然是在用穿越者的視角看待問題了。10年前,有誰會想到會安的建城區能夠擴展得這麽快。在當年,這裏的確就是他們口中的荒山野嶺。極限製造基地開工建設的時候,有多少人在心裏偷笑,說市政府把一堆垃圾賣了個黃金價,幾千畝連草都不長的荒地居然賣了好幾百萬,那個什麽國家裝備公司真是個頂級冤大頭。

    可誰曾想,當年的垃圾,如今真的成了黃金。

    中國經濟的發展速度,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類似於垃圾變成黃金的事情,在中國是最常見不過了。誰能想到,當年8分錢的一張猴票30年後能夠價值上萬?誰能想到,一個破破爛爛的四合院轉眼就變成了過億?相比之下,會安當年把一片土地以幾百元的單價賣給極限製造基地,真不算是什麽缺乏遠見了。

    更何況,如果沒有極限製造基地,會安的經濟恐怕也發展不到今天的水平,地價也不會漲到這樣的程度。極限製造基地為會安創造的價值,早就超過了幾億的規模,可以說,人家占這塊地並不是白占的,人家已經幾十倍、上百倍地給予了回報。

    但是,能夠摸著良心說話的,能有幾個呢?端起碗吃肉、放下碗罵娘,這才是人之常情,而且還往往是能夠博得一片喝彩的。

    嘀咕歸嘀咕,會安的官員們也知道極限製造基地不是那麽容易搬遷的,所以在朱菊蘭到來之前,並沒有人去找過極限基地的麻煩。因為基地占地麵積大,又有一些噪音影響,會安本地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都自覺地繞開了這個區域,在基地周圍隻有一些農民的自建房,租給基地以及鄰近工廠的職工居住,形成了一些後世說的棚戶區。

    朱菊蘭的蘭苑地產正是看中了這塊區域,打算把它全部拿下,進行整體開發。蘭苑地產的規劃師們進行過研究,認為如果能夠把極限製造基地遷走,拿到這8000畝土地,再加上周圍農民自建房的區域,可以開發成一個高端地產項目。

    這裏離海比較近,但又不是直接麵對大海,不會受到海風的侵襲。其位置處於會安市區的邊緣,沒有城市的喧鬧與擁堵,前往市中心去工作或消費的距離又不是特別遙遠。此外,原先極限基地為了運輸超大部件,修建了一條非常寬闊的公路,直通海邊,路麵等級也很高,這無疑也是一個極好的賣點。要知道,能夠住在高端小區裏的居民,都是有車一族,對道路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