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七百七十六章 新的合作模式(2/3)

    “和西方國家相比,我們國家的裝備工業技術水平仍然是排在後麵的,所以吸收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的路線不能變。在美、日、歐這三個技術來源中,美國出於國際政治的考慮,對中國的技術轉移肯定會越收越緊;日本擔心中國發展起來之後會與他們爭奪傳統市場以及亞洲的經濟主導權,所以對中國也會采取嚴防死守的政策。歐洲雖然也已經意識到了來自於中國的競爭,但因為與我們並沒有政治利益上的衝突,所以對中國的防範心理是最弱的。我的意見是,在未來十年左右的時間內,我們應當優先把歐洲作為我們開展裝備技術合作的對象。”馮嘯辰說。

    “這個思路不錯。”韓宏點評道。

    “選擇歐洲作為合作對象,除了政治方麵的因素之外,還有經濟方麵的原因。歐洲經濟一天不如一天,而歐洲百姓的生活要求卻一天高似一天,在這種情況下,歐洲人除了出賣過去所擁有的技術之外,沒有別的辦法。這就意味著我們從歐洲購買先進技術,甚至直接兼並其大型傳統企業,都是更為容易的。”馮嘯辰說。

    “你是說,歐洲人現在要靠賣祖產來過日子了?”韓宏問。

    馮嘯辰說:“確切地說,是靠賣祖產來維持花天酒地的生活。”

    “我們願意幫他們這個忙。”韓宏豪邁地說,“發改委會安排好資金,支持國內企業到歐洲去兼並有價值的裝備企業,幫助咱們的企業實現技術上的跨越。不過,咱們醜話也得說在前頭,發改委的錢也不是大風吹來的,這都是全國13億人民的血汗錢,你們要去收購歐洲企業的時候,必須收那些有價值的企業,不能什麽垃圾都搬回來。”

    “這是肯定的。”馮嘯辰笑道,接著又說:“除了收購他們的企業之外,開展技術合作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我這次帶著羅冶公司和辰宇工程機械公司去歐洲尋找合作夥伴,就是要探索一下中歐企業間合作的新模式。羅冶是國有企業,辰宇是民營企業,都是具有代表性的。

    我在這次歐洲之行中得到的啟示是,我們的企業與歐洲的配件供應商的合作模式要進行根本的改變,過去我們是以對方為主,屈服於對方現有的技術規格。而未來,我們之間的合作要以我們為主,讓對方為我們量身定做。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我們已經擁有了市場的話語權,沒必要再看別人的臉色了。”

    “很好,這一點非常重要。”韓宏說,“過去我們從歐洲引進技術,基本上是人家說了算。有些零配件企業的架子比我們的主機廠還要大得多,逼著我們按照他們劃下的道道做事。我聽說有些歐洲的配件企業,揚言周末不上班,我們這邊都已經火燒眉毛了,人家該休假就休假,該下班就下班,明明是花五分鍾時間就能夠幫我們解決的問題,非要我們等上好幾天,我們蒙受了多少損失,他們根本就不在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