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七百五十五章 教科書般經典的操作(2/3)

    其實這種做法也無可厚非,甚至是可以在營銷學教程上找到依據的。技術上處於壟斷地位的企業,可以采用撇油定價的方法,用高出成本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價格攫取暴利,用來補償自己在前期開發技術時的投入。而一旦有競爭性廠商進入這個市場,先進入市場的企業就會轉而采取低價策略,把市場利潤壓到零點,讓後進廠商無利可圖,研發難以為繼。

    對於先進廠商來說,後期市場有沒有利潤是無所謂的,因為它們早就把研發成本收回來了。但對於後進廠商來說,如果不能從市場上獲得足夠的利潤,前期的投入就相當於打了水漂。反複幾次,後進廠商就會被徹底拖垮,先進廠商則可以永遠地獨霸市場。

    馮嘯辰找準了希曼茲、通永等幾家企業的心理,高調地向艾伯特他們展示榆重自主研發的壓縮機,暗示他們榆重將會成為這幾家企業的競爭對手。果不其然,艾伯特等人馬上就選擇了壓製性的策略,把價格壓到讓王振斌都不敢相信的低位。麵對這麽便宜的進口壓縮機,中國發計委當然就不會再對國產壓縮機感興趣了,就算給榆重幾台訂單,在這樣的價格水平下,榆重也賺不到多少錢,這樣就不可能繼續進行研發投入,拖上幾年,榆重與希曼茲、通永等企業的技術距離又會拉大到讓人望洋興歎的程度。

    艾伯特等人的算盤的確是打得夠精明的,做法也如教科書一般經典。隻可惜,他們遇到的是從來不按常理出牌的中國,幾十年飽受東西方兩大陣營禁運之苦的中國有著一種近似偏執的觀念,那就是不管在國際市場上這東西多便宜,隻有自己會造心裏才能踏實。經過40年的對外開放,好不容易把這種醫學上稱為“自己不會造就不踏實”的老毛病給治得接近痊愈了,大洋彼岸的燈塔國突然換了個大統領,上來就是一組芯片禁運的組合拳,打得中國人鼻青臉腫,於是病又犯了……

    這些後世的事情,此時的王振斌自然是不知道的,不過他好歹也是發計委的官員,而發計委無疑是最喜歡居安思危的一個部門。聽到馮嘯辰的話,王振斌笑著說:“如果艾伯特他們真是這樣的想法,那他們恐怕就要賠了夫人又折兵了。我昨天還專門就艾伯特他們的態度向韓主任打電話進行了匯報,韓主任指示,不管他們把價格降到什麽程度,咱們自己的研究絕對不能中斷。這一次他們看到榆重的產品,不得不答應降價,這就說明我們自己研發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沒有自己的產品,他們是絕對不會低頭的。”

    馮嘯辰說:“你們說得好聽,當初榆重研發壓縮機的時候,讓你們投一點技改資金,你們都摳摳索索的。不是我們裝備公司到處幫榆重找業務賺錢,它們恐怕根本就撐不到今天。”

    這話也不算冤枉。榆重研發長距離天然氣壓縮機的事情,是國家發計委推動的,甚至就是王振斌親自上門來給馮嘯辰出的主意。在榆重確定這個項目之後,發計委提供了一部分技改資金,但額度有限。反而是裝備工業公司拆東牆補西牆,幫榆重找了一些項目,這才使榆重撐過了最困難的幾年。在那些年裏,榆重也曾猶豫過是否需要在壓縮機這樣一個純粹花錢的項目上繼續投入,是馮嘯辰不斷給他們鼓氣,又以其他項目作為誘惑,又打又拉地才把這個研究項目給保留下來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