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七百三十六章 區區1000個億(2/3)

    “我們用不著十年時間,如果發計委能夠給政策,同時資金能夠保證,我們可以在五年之內建成三家年產2000萬噸成品油的煉油廠,技術水平不低於西方平均水平,生產成本不高於它們的平均水平。”馮嘯辰篤定地說道。

    “你們真有這個把握?”王振斌眼睛裏閃著亮光。

    馮嘯辰說:“老王,徐司長,你們是搞經濟管理的,對我們工業領域可能不太了解。其實,煉油在整個石油化工產業中是技術門檻最低的一項,相比之下,大型乙烯裝置,大型對二甲苯裝置等才是技術難度最大的。年產2000萬噸的煉油裝置和我們過去搞過500萬噸的裝置相比,也就是規模擴大了一些,比如蒸餾塔的直徑要達到10米以上,加氫反應器重量達到1000噸以上,還有大型換熱器、大型加熱爐、大型減壓真空係統、大型機泵等,總之就是一個字:大。前幾年,我們砸鍋賣鐵在海東建設了一個極限製造基地,就是衝著這些大型設備的製造而去的,現在極限製造基地已經基本建成,搞這些大型裝備已經不成問題了。”

    馮嘯辰話是這樣說,但實際上裝備規模擴大並不是簡單地把東西做得大一些就可以的,在裝備大型化的過程,會產生出許多新的技術問題,這些問題在小型裝備中是可以不考慮的。

    比如說,年產2000萬噸的常減壓蒸餾裝置需要有一座300兆瓦的常壓爐,製造這種大型常壓爐並不困難,但卻涉及到一係列新問題:大型爐的介質流量很大,如何減少偏流和平衡操作,涉及到流量的分配問題;大型爐的爐膛空間更大,如何保證各部分受熱均勻,涉及到加熱爐的整體結構設計問題;大口徑厚壁爐管和耐熱鋼管架的製造和安裝也都是新課題。

    不過,經過十幾年對國外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裝備公司體係內的各家大型裝備企業以及研究所已經培養出了大批優秀的技術人才,也積累了許多大型裝備研發的經驗,上麵所說的這些技術難題,馮嘯辰有充分的把握能夠迅速地解決。

    先進的工業技術其實並不神秘,許多技術都是有其研究方法的。未入門的人,可能會覺得無從下手,但對於已經入門的人來說,研究思路是非常清晰的,隻要朝著這個方向投入資金、設備、人才,總是能夠做成的。國家裝備製造領域現在可謂是人才濟濟,缺的隻是機會以及資金而已。

    想到資金,馮嘯辰收起剛才輕鬆的表情,對王振斌說:“老王,有一點我需要事先聲明,我們能夠拿下2000萬噸級別的煉油設備,但資金方麵,發計委必須予以保證。你剛才也說了,一套2000萬噸的裝置,光是設備就值30億美元,也就是250億人民幣,你們如果拿不出這麽多錢,我可給你變不出設備來。”

    “居然要這麽貴?”徐振波咂舌道。

    王振斌苦笑道:“這還隻是設備投資,土建加上其他配套,怎麽也得上百億。不過,徐司長你想想看,現在成品油一噸是2000多塊錢,年產2000萬噸成品油,一年的產值就是500億,利稅差不多就是100多億。建一個煉油廠,三四年就能夠賺回來,這樣的投資還不值得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