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七百三十五章 規模經濟(1/3)

    成品油是相對於原油而言的,是指原油經過加工之後形成的汽油、煤油、柴油等,此外還包括利用生物質合成的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

    中國是一個石油資源缺乏的國家。在經濟不夠發達的年代裏,國內石油消費較少,因此有限的石油出產還可以用於出口,以換回寶貴的外匯。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經濟對於石油的需求越來越多,石油出口逐漸減少,至90年代前期,中國已經變成石油淨進口國,而且進口數量逐年遞增。

    中國的石油進口分為原油和成品油兩部分,目前二者的進口數量基本持平,都在2000萬噸左右。將原油加工至成品油,是一個高附加值的過程,進口成品油相當於把這部分價值送給了國外的煉油企業,對中國來說顯然是吃虧的。但國內煉油企業的產能有限,無法滿足國民經濟的需要,所以國家不得不進口相當數量的成品油。此外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國內煉油的成本比發達國家要高出許多,發達國家的成品油運到中國來,加上運費仍然比國產成品油便宜兩成以上,這使得走私成品油一度成為非常有利可圖的業務。

    為了保護國內煉油企業,國家對於成品油進口采取了一係列的限製措施,包括進口配額以及高額的關稅,在關稅的保護下,進口成品油的價格與國產油持平,國產油才有了生存的空間。

    對於中國的成品油市場,西方國家一直都虎視眈眈,於是在入世談判中,取消成品油進口配額以及降低關稅就成為重要的一個條件。石油部門對此當然是大力反對的,原因無它,如果放任國外的成品油進入中國市場,石油部門下屬的那些煉油廠起碼有一半要破產,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事情。但如果要堅持對成品油的保護,就意味著必須要放棄其他產業的利益作為交換,而其他產業也同樣重要,手心手背都是肉,讓國家舍棄哪塊利益呢?

    外貿部把這個問題提交給了國家發計委,發計委也是倍感為難。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早些年國家外匯短缺的時候,石油出口幾乎是撐起了國家外貿的半邊天,多少國家急需的機器設備和原材料都是用石油換來的,而石油部門也因此而獲得了強大的話語權。這些年,國家的創匯能力提高了,石油也從出口商品變成了進口商品,石油部門在國家的發言權有所下降。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發計委要動石油部門的奶酪,還是要掂量掂量的。

    “成品油行業是必須要保護的。成品油的問題,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更是一個國家戰略問題。成品油供應關係著整個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在戰爭時期更是直接影響到軍隊的作戰能力。這樣一個部門,如果完全被國外控製,對於咱們國家來說是非常危險的。”王振斌說。

    徐振波問:“王司長,你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大幅降低成品油的進口關稅,那麽這個市場就會被國外控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