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七百三十四章 WTO來了(2/3)

    “WTO談判,為什麽要征求我的意見啊?”

    在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的一間會議室裏,馮嘯辰滿臉無辜地向某司司長王振斌抱怨著。王振斌是馮嘯辰在社科院讀研究生時候的同學,這些年在國家計委兢兢業業地熬資曆,現在已經當上司長了,今天,就是他把馮嘯辰專程請過來的,說國家參加WTO談判的官員想向他征求一點意見。

    “WTO談判中中國關於裝備製造業的承諾條款,不是你們裝備工業公司起草的嗎?為了給你們裝備製造部門爭取最好的條件,國家在農產品、稀土出口配額等方麵都是做了很大讓步的,這個你不清楚?”王振斌反問道。

    馮嘯辰說:“我當然知道。感謝國家對我們的支持,我們也會努力提高技術水平,絕對不會辜負了國家給我們創造的有利條件。”

    WTO,也就是世界貿易組織,其實並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樣高大上,它不過是我們尋常所看到的菜市場的國際版本而已。世界貿易組織是各國就貿易問題進行討價還價的場所,每個國家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利益而加入世貿組織的,如果有一個國家標榜自己加入世貿組織的目的是為了自由貿易的崇高理想,要麽他自己是傻瓜,要麽就是他把其他國家當成了傻瓜。

    中國從80年代中期就開始申請恢複在關貿總協定中的締約國地位,這場“複關”談判持續了十幾年時間,最終以關貿總協定無疾而終宣告結束。關貿總協定改成了世貿組織,中國的複關談判也就轉變成了入世談判,這一談又是好幾年的時間。

    入世談判所以艱難,在於談判雙方各有各的訴求,每一方都希望能夠從對方獲得最大的好處,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己方的損失。對於中國來說,入世的最大訴求就是能夠讓自己製造的廉價消費品毫無障礙地進入發達國家市場,而對於發達國家來說,則希望中國開放汽車、工業裝備、金融、文化產品等市場,以便他們利用自己的技術優勢從中國攫取超額利潤。

    在談判中想不付出代價就獲得好處,顯然是不可能的。中國有許多需要保護的重要領域,如果每個領域都堅持不向國外開放,那麽國外自然也不會向中國開放市場,中國也就沒必要進行入世談判了。要保護一些領域,就必須犧牲另一些領域,這是談判中最起碼的常識。

    中國的裝備製造業相對西方國家來說技術上仍然是落後的,如果全麵開放這個世界,西方的工業裝備就會蜂擁而入,把中國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裝備製造業衝垮。為了保護裝備製造業,國家放棄了不少權益,包括開放一部分農產品市場、承諾向國際市場出口稀土等資源,這都是必要的交換條件,不是哪個龍傲天發一發王八之氣就能夠豁免的。

    關於這些情況,馮嘯辰當然是非常了解的。事實上,關於需要保護的裝備領域的清單,就是由裝備工業公司向WTO談判小組提供的。有些裝備中國的製造技術已經能夠與西方國家齊肩,就沒有必要列入保護範圍了,需要保護的項目越少,國家付出的代價也就越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