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六百四十一章 包總是個優秀企業家(2/3)

    “如果真的是找幾個歐洲工程師隨便研究一下就能夠搞出來的技術,那麽咱們自己的工程師去搞,為什麽就搞不出來呢?同樣的這些錢,在國內可以聘到20倍的人手,難道咱們20個人還比不過他們1個?”屈建中帶著幾分疑惑地問道。

    馮嘯辰道:“他們這些人的經驗,是咱們的工程師所缺乏的。其實我們花錢買的就是他們的經驗,我們自己當然也能夠摸索出這些經驗來看,但這需要時間。我想過了,如果歐洲研究院建起來,我們要從國內派一些工程師過去與那些歐洲工程師一起工作,另外還要建立起一套遠程辦公係統,讓呆在國內的人能夠和他們隨時溝通。”

    “隨時溝通?你不會是想用長途電話來溝通吧?”屈建中又是一驚。

    “當然不是。”馮嘯辰微笑道,“屈主任,我這次到歐洲去,感覺到歐洲的互聯網發展已經非常快了,咱們國內現在也已經接入了互聯網,未來基於互聯網的遠程辦公肯定是要普及的,這樣的溝通成本是非常低的。”

    “互聯網?你是說I?”屈建中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馮嘯辰說的概念。此時互聯網在歐美已經非常普及,接入的用戶終端達到了幾千萬台,中國則是剛剛接入互聯網,能夠上網的計算機非常有限。雖然如此,但互聯網的概念卻已經是炒起來了,報紙上不時就有這方麵的文章,隻是互聯網的名字還沒有確定下來,有叫I的,有叫信息高速公路的,也有叫互連網絡的。後來國家覺得名字太亂,尤其是I的叫法與語言文字普及的要求相悖,於是做了一個規定,將其統一稱為因特網。不過,因特網這個官定的名字最終並沒有得到普通人的認可,反而是互聯網這種民間叫法占據了上風。

    屈建中是知道I這回事的,經貿委還專門請中科院計算所的專家來給大家講過I。對於互聯網能夠做什麽事情,計算所的專家講得雲山霧罩,大家聽了個暈暈乎乎,也不知道專家說的東西裏有多少是真的。話又說回來,擱在1995年,能預見到互聯網會發展成什麽樣子的人,除了馮嘯辰,恐怕也找不出第二個了,當年最大膽的想象,放在後世來看,都實在是太過於保守了。

    屈建中自知自己的知識結構有些老化,這種新技術方麵的問題,他是肯定不如馮嘯辰更明白的,於是也就不再糾纏於遠程辦公這樣的事情,而是說道:“你的想法有一些道理,但一個工程師將近3萬美元的成本,恐怕財務上沒法交代啊。委裏要擠一擠,拿個一兩百萬美元出來,也不是不行,但這筆錢要上會討論,我估計十有**是通不過的。”

    馮嘯辰搖頭歎道:“唉,說到底,還是咱們的思想太僵化了。明明是一件好事,卻要顧忌什麽財務製度。如果換成民營企業,老板看好的事情,直接就掏錢去做了,哪裏還需要上什麽會。”

    屈建中也是習慣了馮嘯辰這種天馬行空的思維,他說道:“製度還是要堅持的,如果每件事都可以例外,最後就不知道要出多少漏洞了。歐洲研究院這件事,你打一個報告上來,我請幾位領導都看一看,考慮一下是不是可以立一個專項。不過,我可提前說好了,就算是要立一個專項,經費也不會太多,一年150萬美元到頂了。這樣你也就能夠聘到50個工程師,是不是顯得有點太少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