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六百二十一章 攪局者(2/3)

    乍聽到中方的要求,海菲公司方麵自然是不願意答應的。但中國政府卻一口咬定,聲稱如果海菲公司不願意轉讓技術,中方寧可選擇自己生產這些自卸車。海菲公司派出了技術人員到中國去考察,發現那家名叫羅冶的企業的確已經造出了一種載重120噸的電動輪自卸車,並通過工業實驗,已經定型。雖說那輛車從設計到工藝滿是破綻,與海菲公司的技術完全不在一個層麵上,但海菲公司還是從中嗅出了一些危險的氣息,那就是中方具有改進自有技術的能力。如果他們真的把40台車的訂單交給羅冶去完成,說不定羅冶就能夠在製造這些產品的過程中積累下經驗,從而實現技術上的突破。

    此時美國正處經濟危機之中,海菲公司也迫切需要得到這筆訂單來緩解財務上的困境,於是,海菲公司的高層便決定有所保留地接受中方的要求,向中方轉讓一部分自卸車技術,而把最核心的幾項技術留在手上,作為未來繼續與中國交易的砝碼。

    那一次的合作,中方從海菲公司直接進口了20台自卸車,另外20台則由海菲公司與羅冶進行聯合製造,並在這個過程中對中國提供技術培訓、專利授權等支持。

    在那之後,中國又向海菲公司訂購過幾個批次的自卸車,每一次都有一部分交給羅冶生產。海菲公司最開始是向羅冶提供若幹關鍵的零部件,這些零部件在自卸車的總成本中占據了三四成的比重。再往後,羅冶製造自卸車過程中需要外購的零部件數量逐漸減少,從三四成降到不足一成,甚至於這一成都已經不再必要,因為羅冶方麵已經能夠製造出大致相仿的替代品。

    意識到中國人已經掌握了150噸電動輪自卸車的生產技術,此後將會撇開自己,自行製造這種具有高附加值的裝備,海菲公司決定在知識產權上給羅冶念一段緊箍咒。羅冶製造150噸自卸車使用的是海菲公司提供的圖紙,即便是自己生產,也需要向海菲公司申請製造許可證並交納授權費。授權費與整車的利潤甚至是關鍵零部件的利益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當發現羅冶已經能夠自行生產150噸自卸車時,海菲公司馬上宣布中止與羅冶的合作,不再向羅冶發放製造許可證。

    當然,海菲公司也沒有把話說死,它對羅冶開出的條件是,如果要繼續獲得製造許可,每台車的授權費要上升到20萬美元,這差不多是拿走了羅冶全部的利潤。

    按照海菲公司的想法,麵對這個條件,中國方麵要麽是乖乖地交上授權費,相當於替海菲公司白打工,要麽就選擇直接購買海菲公司的產品,沒準價格還能比羅冶自己製造更便宜。

    沒曾想,中方的選擇卻是甩掉了海菲公司,自己另起爐灶地幹起來了。羅冶拋棄了從海菲公司拿來的150噸自卸車的圖紙,自行開發了175噸自卸車,其中非常巧妙地繞開了海菲公司的專利,使之成為一款羅冶具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卸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