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六百二十章 先擔心產能(1/3)

    包成明原先是海東省金南地區行署的一名幹部,生在金南這樣一個經商氛圍濃厚的地方,他想不去做點生意都難。當年,他作為一名機關幹部,一無時間、二無本錢去經商,但卻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專長,利用金南地區作為小五金商品集散地的特點,搞了一份油印的產品目錄向前來采購商品的業務人員兜售,居然也賺了一些小錢。

    馮嘯辰到金南去幫助軸承大王姚偉強成立“軸承產業誠信聯盟”的時候,結識了包成明。馮嘯辰看中包成明的商業頭腦,鼓勵他把賣信息的業務做大,並與他合作成立了辰宇商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商業情報的搜集與銷售。

    得到馮嘯辰在資金上的支持以及經營模式上的點撥之後,包成明如魚得水,生意越做越大,一開始隻是把觸角伸向了全中國,這幾年更是走出國門,開始進入國際市場。包成明的公司,目前已經有幾百名信息分析人員,至於在各地的專職和兼職信息員,更是多達數千人。

    辰宇信息公司的主要業務是製作各種商品的商情。所謂商情,其實就是各家企業的產品目錄,比如說軸承行業有上千家企業,每家企業生產的軸承並不完全一致,價格也各有差異,客戶想要采購軸承的時候,如果向各家企業分別詢價,可謂是費時費力,而如果有一本囊括了各家企業產品的目錄,就能夠大大地節省他們的時間。商情就是適應這種需求而產生出來的。

    包成明最初做商情的時候,向生產商是不收費的,相當於免費給別人打廣告,人家當然樂意。公司主要是靠向采購方銷售商情來獲得收入,所得也就剛剛夠彌補采集信息以及排版、印刷等方麵的成本。但隨著“辰宇商情”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一些生產商也開始重視這份商情了。為了能夠在眾多的生產商中脫穎而出,吸引更多客戶的關注,生產商們不得不與包成明商量,表示願意花錢購買商情上更好的位置,有些廠商甚至直接要求在商情中插入自己的彩頁廣告,而這無疑是要向包成明支付廣告費的。

    就這樣,一份商情愣是被包成明做成了專業媒體,廣告收入遠遠超過了賣商情的收入。包成明的商人天份在商情中展現無疑,他不但把封麵、封底、插頁之類的地方開辟成了廣告位,連每一頁的頁眉頁腳都能夠賣出一個好價錢。插入了大量廣告的商情變得越來越厚,包成明於是給每份商情都配了一個塑料袋,這個塑料袋上自然也印著大幅的廣告,而且收費是比商情裏的一個彩版插頁還要高得多。

    別忘了,包成明做的可不僅僅是一份商情,五金、化工、電子、紡織、醫藥……,幾乎每個領域都可以做一份單獨的商情,這些商情有的是每月一期,有的是半月一期,公司賺錢簡直比搶錢還快。當初提攜過包成明的姚偉強雖然已經是國內名至實歸的軸承大王,論起賺錢的速度都還得歎息自愧不如。

    在搜集各企業產品信息以編製商情的過程中,包成明還讓業務員們深入地了解各家企業的內部經營情況,甚至是各企業的內部八卦。這些信息被送到位於浦江的辰宇信息公司總部,分門別類進行整理,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商業情報數據庫。辰宇信息公司在這個數據庫的基礎上開發出了新的業務,那就是為大客戶提供情報支持,以指導它們在各地開展商業投資、合作等業務。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