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六百零四章 漸進式改革(2/3)

    祁瑞倉搖了搖頭,笑著說道:“老丁,你這個說法,我有點不太能夠接受,不過一時也說不出你錯在哪。唉,我這半年幹的都是些俗事,在芝大學的那些東西全都還給老師去了。”

    “哈哈,看來瑞倉是個被招商局長耽誤的諾獎得主啊。”馮嘯辰打趣道。

    “實踐出真知,我倒不後悔。”祁瑞倉道,說罷,他又指了指丁士寬,道:“還是讓老丁繼續說吧,我覺得他總結得有點意思。”

    丁士寬於是繼續說道:“第二點,那就是國企的社會負擔太重了。據我們下去調研得到的數據,大多數國企退休工人和在職工人的比例差不多是1比2,也就是2個在職職工要養1個退休工人。”

    “榆北的情況比這還糟,差不多是1個在職的養1個退休的。”祁瑞倉道。

    丁士寬點點頭,道:“退休職工的負擔可不光是工資,還有福利、醫藥費等等。尤其是醫藥費負擔,差不多就能夠把一個廠子拖垮。”

    王振斌道:“這是我們正在研究的問題,就是要把國企的社會負擔轉出來,建立全麵的社會保障製度,把退休工人交給社保係統去負擔,這樣國企就能夠輕裝上陣了。”

    “幼兒園、托兒所、職工醫院等等,也應當轉給社會去辦,這也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於蕊補充道。

    “第三,”丁士寬又接著說道,“那就是國企本身的機製問題了,大鍋飯,人浮於事,企業經營狀況與領導的待遇沒有關係,這樣的企業怎麽可能具有競爭力。”

    “這個問題就複雜了。”王振斌皺著眉頭說道,“國家已經提過不止一次,要改變國企的內部管理機製,至少是需要砸掉鐵飯碗的。但現在光是那些停工企業的下崗職工就已經讓我們撓頭了,如果那些效益好的企業也開始裁撤冗員,整個國家的就業壓力該有多大,你們計算過沒有?”

    “很簡單啊,鼓勵私人創業,發展小型企業,尤其是服務業企業。這種企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是最強的,我在榆北就是搞這個的。”祁瑞倉信心滿滿地說道。

    馮嘯辰道:“榆北的經驗的確可以借鑒一下。榆重進行分拆之後,大量的冗員都被私營企業吸納掉了。像海東省的全福機械公司,一下子就從榆重招收了300名工人。這些人對於國企來說是負擔,到了他們那裏,可都是寶貝呢。”

    “也該讓這些私營企業做點貢獻了。”謝克力說道,“剛才老丁不是說了嗎,80年代的改革,是國企承擔了成本,幫助了鄉鎮企業的發展。到了90年代,國企也要開始改革了,那麽就該讓鄉鎮企業和私營企業去承擔成本了。”

    “老謝說得太好了!”丁士寬一拍手掌,讚道,“各位,這就是我今天特別想向大家談的一個想法。我發現,中國的改革和前蘇聯的改革存在著一個非常本質的區別,那就是中國在進行國企改革之前,先培育起了民營企業這支生力軍。這樣當國企開始改革的時候,民營企業能夠承擔起吸納就業、保持經濟發展速度的作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