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五百八十八章 這不是明搶嗎(2/3)

    “這個問題,王根基已經和西北省經貿委的幹部談過了,對方說三立也會帶來他們的技術以及管理經驗,還有三立的品牌,這些也都可以算成無形資產的,所以我們並不吃虧。”羅翔飛說道。

    “三立願意把他們的核心技術全部轉讓給秦重?”馮嘯辰用譏諷的口吻問道。

    羅翔飛冷笑道:“這怎麽可能?按照慣例,外資企業與中國企業合資之後,隻會把落後一代甚至兩代的技術拿到中國來生產,不可能把最新的技術拿過來,這是他們保護自己核心競爭力的手段。”

    “這不就得了?”馮嘯辰道,羅翔飛說的這個慣例,馮嘯辰當然是知道的,這也是他不認可所謂三立無形資產的原因。

    “三立落後一代的技術,我們根本就不需要。秦重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技術水平與三立相比,已經沒有代際差異了,我們有什麽必要去接受他們落後一代的技術?”馮嘯辰說道。

    羅翔飛道:“最關鍵的是,即便是他們能夠拿出更多的無形資產來交換,我們也不能把秦重交出去。現在咱們的冶金裝備,也就是秦重和浦海重機兩家骨幹企業,如果秦重被日資控股,咱們在冶金裝備方麵,又要退回到受製於人的境地了。”

    馮嘯辰道:“是啊,這個道理不是很清楚的嗎?經貿委沒有跟西北省說清楚嗎?”

    羅翔飛歎道:“怎麽沒說,委裏的李主任專門給西北省的領導打過電話,溝通這件事情。可對方說現在國家正在進行複關談判,國際上要求咱們必須開放市場,這種企業間的合資行為,政府不宜幹預太多。”

    馮嘯辰哭笑不得:“我日,他們居然能夠從這樣的高度來解釋,也不怕閃了他們的腰。”

    所謂複關,是指我國申請恢複關貿總協定締約國的地位一事。關貿總協定是二戰後幾十個國家共同達成的關於關稅減讓和國際貿易規則的多邊協定,簡稱叫GATT,中國是創始締約國之一。新中國成立時,該締約國地位由台島當局竊取,並於次年聲明退出了關貿總協定。在隨後的幾十年中,台島一直以觀察員身份留在關貿總協定之中,而中國政府卻一直未能恢複締約國的身份。

    1986年,中國正式提出恢複關貿總協定締約國身份的申請,並開始漫長的“複關”談判。這期間,還經曆了80年代末中美關係的逆轉,導致複關談判一度陷入僵局。直到1993年初,美國才重新恢複與中國的談判。在此時,中國的對外貿易規模已經達到一個很高的水平,迫切需要這個締約國身份以保證與其他國家建立穩定的貿易關係,這使得“複關”這個詞成為時下最流行的經濟概念之一。

    由於關貿總協定的話語權掌握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手中,這些國家對中國複關提出了苛刻的條件,包括要求中國製定統一的貿易政策、擴大貿易自由度、消除非關稅壁壘、承諾實行市場經濟等等。為了能夠實現複關,中國不得不做出大量的讓步,按照西方國家的要求放開一部分市場,以顯示自由貿易的誠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