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五百五十五章 財政困難(2/3)

    到1992年,國家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經下降到13.1%,到1995年更是下降到了10.7%。當然,即便是1992年的13.1%,從絕對量來說,還是比1978年要多得多了。可是,財政支出的數額也加大了。經濟發展了,職工工資能不跟著提高嗎?這兩年,物價再次表現出上漲的趨勢,如果工資不能隨之上漲,公務員、醫生、警察、教師、科學家等等就隻能喝風了。

    當然,這裏說的隻是預算內收入的概念,在國家拿不出錢的情況下,各單位都積極想辦法,創造了大量的“預算外收入”,用以補貼職工以及改善工作環境。一些醫院開始辦“專家門診”,賺富人的錢;有些學校開始辦各種培訓班,把最好的老師派去上課,以實現所謂“創收”。

    這一段曆史,後世批評極多,但站在1993年的門檻上,即便是有著兩世記憶的馮嘯辰,也想不出還有什麽別的辦法來改變局麵。其實,他在裝備工業公司搞的那一套,也是其他單位的創收模式,比如把從海外拿到工程分包給國內企業,收取一定的傭金,這絕對不算什麽正道。可如果不這樣做,裝備工業公司恐怕早就關門了,哪裏還有能耐和定南計委之類的地方大員掰腕子。

    聽到謝克力透的消息,馮嘯辰沉默了片刻,說道:“其實我們要的並不多,也就是提供一些貼息而已,1個億的資金,我們是準備向銀行籌措的。關於為裝備工業提供貼息貸款的事情,也是上頭領導點過頭的,你們就不能想辦法擠一擠?”

    謝克力笑道:“小馮,如果僅僅是你們那1億元的貼息,我們無論如何也能拿出來的,一年的利息也就是幾百萬嘛。可現在的問題是,各個單位都在申請貼息貸款,一旦給你們開了口子,別人要同樣的政策,我們怎麽辦?”

    馮嘯辰無語了,體製內講究的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財政給裝備工業公司貼息,別人自然也會要求同等待遇。裝備工業公司並沒有什麽特別的光環,人家憑什麽要眼看著你得了好處卻不吭聲?

    “哈哈,看看,剛才咱們還在笑話南美,現在輪到咱們自己鬧笑話了吧?堂堂財政部,連幾百萬都拿不出來,萬一來場金融風暴,咱們是不是也要麵臨財政破產了?”祁瑞倉笑著說道。剛才那會,他被馮嘯辰等三人擠兌得夠嗆,現在可逮著反唇相譏的機會了。

    謝克力看了看幾位同學,壓低聲音說道:“老祁的預言不是沒有道理的。現在國企的效益很差,虧損麵大到50%,財政收入受到很大影響。我這裏透露一個消息,大家別出去說,明年國家財政的壓力非常大,增發貨幣是肯定的,隻是規模還不確定。我們測算過,最好的情況,估計通貨膨脹要達到10%以上,如果悲觀一點,15%都不一定能夠打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