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二百六十章 需要一個有誠意的方案(2/3)

    “老陳,你這可真是吹牛了。你的那些,是過去的事情了吧?咱們羅冶過去是什麽樣子,馮不清楚,我還能不清楚嗎?到處髒兮兮的,下到車間來連個能坐的地方都找不著,隻要有一個月沒有上級來檢查,這車間裏就到處都是蜘蛛網,這些你都忘了?”

    “呃呃,那不是過去的事嗎?”陳邦鵬的老臉有些燒,趕緊往回收自己的話:“王處長,我的本來就是現在嘛。你看,咱們和海菲公司合作,學習人家的先進技術,順帶著把人家的管理經驗也學過來了。這就是咱們學習的成果,我向馮處長介紹一下,也是想請馮處長批評指正的意思嘛。”

    “陳總工言重了,我就是來學習的。”馮嘯辰謙虛地道。

    一行人邊走邊看邊聊,最後來到了總裝車間。一進門,馮嘯辰就被震住了,這個車間幾乎有一個足球場那麽大,從地麵到屋頂也有二十幾米高,讓人看著都有些眼暈。在車間的中間,順序排開了五輛碩大無比的電動輪自卸車,每輛車的個頭比馮嘯辰此前在冷水礦見過的1噸自卸車又大了一圈。

    這些自卸車的裝配進度各不相同,有的已經接近完工,正在進行最後的調試和美化;有的則還剛剛搭起一個架子,有工人在車上焊接著各種鋼結構,焊花四射,架在車間頂上的行車吊著各種部件不斷地送到車上,供安裝工人進行組裝作業。

    “看看,這就是我們組裝的第一批自卸車,電機、減器、液壓件,都是從美國進口過來的,在未來將逐漸轉為國產。車架的鋼材是進口的,鍛造、焊接、熱處理的過程則是在我們羅冶完成的。目前國內的鋼材還不過關,我們拿到了海菲公司提供的鋼材配方,正在協同省內的鋼鐵廠嚐試冶煉合格的鋼材,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夠完成。還有就是輪胎,這涉及到橡膠工藝,國內和國外的差距還非常大,幾年內恐怕很難實現國產化。不過這一塊的技術攻關不是由我們羅冶負責的,我們想努力也使不上勁。”

    陳邦鵬帶著馮嘯辰一直走到快要裝配完畢的那台自卸車旁邊,向他詳細介紹著具體的技術情況。

    馮嘯辰緩緩地繞著車子走了一圈,不時伸手去摸一下車身,感受一下製造工藝。他不斷地點著頭,以示滿意。與當初的1噸自卸車相比,引進技術生產的這台15噸自卸車不僅外形更為美觀,而且工藝上更為成熟。焊接的部件看上去十分平整,沒有出現變形的現象。螺絲帽等零件的加工也顯得精細多了,絲毫沒有磕痕、毛刺等等。

    “王處長,陳總工,咱們造的自卸車和從海菲公司原裝進口的相比,能有多大差距?”馮嘯辰問道。

    王偉龍和陳邦鵬對視了一眼,最後還是王偉龍回答道:“目前第一台車還沒有完全裝配完,具體的技術參數,需要等裝配完畢之後才能拿出來。不過,以我們的經驗來看,整車的製動性能、爬坡能力、轉向穩定性等性能指標,至少能夠達到原裝車的95%的以上;油耗、噪音這些指標,可能略低於原裝車,但差距最多不會過1%。大修周期方麵,最多也就是1%的差距,而且我們的備件價格遠遠低於美國原裝進口備件,又不占用外匯,在這維修方麵,我們的組裝車應當是具有優勢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