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二百二十四章 江湖救急(2/3)

    “原來是張總工,失敬了。”馮嘯辰向張魯彬微微點了點頭,恭敬地道。

    p15飛機在當年可謂是赫赫大名。它是中國自行製造的第一款起飛重量過1噸的大型飛機,各種媒體在進行報道的時候,都不吝采用“國威”、“誌氣”之類的詞匯。以當時中國的工業水平,能夠製造出這樣一種大型飛機,也的確是令人讚歎的奇跡。

    然而,表麵的風光背後,是p15研團隊,或者整個浦海飛機製造廠無法言狀的艱難。p15的立項,原本就非常草率,那是在政治壓倒一切的年代裏,純粹出於政治原因而確定的一個項目,在此前的國家科技展計劃中,根本就沒有做過這樣的準備。

    從全國各地調集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用了1年的時間,製造出了兩架p15大飛機,一架用於做地麵的靜力實驗,另一架則用於試飛。也就在p15試飛成功之際,浦海飛機製造廠得到了國家計委的通知,宣布後續的投資將全部凍結,浦飛非但沒有繼續研製第三架樣機的資金,甚至連全廠1多工人和技術人員的工資都成了問題。

    這個情況的出現,與整個國家的大方向調整有著密切的關係。在p15立項的年代裏,國家投資算的是政治賬,而非經濟賬,p15的研製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商業用途,僅僅是希望能夠成為一張國家名片,造出一兩架來證明中國具有這方麵的實力。

    而到1978年之後,國家開始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目標,所有的工作先要考慮經濟效益,而不是虛幻的政治形象。p15的經濟性被當作一個重要問題提出來,並成為決定p15生死存亡的關鍵。國家民航部門在分析了p15的經濟指標之後,表示不願意接受這種飛機用於民用航空,而軍方則聲稱暫時沒有足夠的資金裝備這種級別的大型運輸機,更惶論加油機、預警機之類的奢侈品。

    沒有了需求,p15的研製就沒有意義了。加上國家出於國民經濟調整的要求,大力壓縮基建項目,連浦江鋼鐵廠的二期建設都被推遲了,p15這種爹不親、娘不愛的項目就更不用提了。

    浦海飛機製造廠當然不能眼睜睜地看著做了1年的一個項目就這樣終結,更何況p15一旦下馬,浦飛的存在意義也就消失了,這家廠子將會被關閉,所有的職工都會被分流到其他企業去,這對於一家企業來,無疑是難以接受的。

    浦飛的領導幹部開始向各部委進行遊,p15的研團隊也同樣全體動員起來,試圖挽回p15覆滅的命運。張魯彬作為副總設計師,自然也在積極地聯係各方麵的關係,希望能夠給p15以一線生機。他找到了過去的老領導,老領導又把他推薦給了孟凡澤,請孟凡澤幫忙。

    孟凡澤雖然在工業係統裏頗有一些影響力,但煤炭與航空畢竟還是隔著一座山,他也不知道該如何幫忙才好。為難之下,他心念一動,想起了智計百出的馮嘯辰,這才以參觀技師學校為名,把馮嘯辰約了過來,向他問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