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二百零九章 與虎謀皮(2/3)

    楊永年笑道:“曹廠長,這就是問題所在了。既然我們有這麽多的業務,可你們的生產能力又不足,那就需要擴大生產能力啊。你們可以打一個報告上來,交給……呃,交給羅主任吧,請他們替你們向中央申請技改經費,把你們的生產能力擴大個一倍兩倍的,不是挺好嗎?”

    坐在主持位置上的羅翔飛笑了笑,道:“永年太高估我們重裝辦的能力了,要讓浦重、秦重這樣的企業把生產能力擴大一兩倍,恐怕需要國家計委專門立項才行。我覺得,冶金部的這個考慮還是比較欠周到的,我們還是一個工業基礎薄弱的國家,即便在軋機設計上有了一些突破,要想壟斷全球的軋機生產,還是太困難了。”

    “我的也不是要壟斷,而是……這麽好的技術,拿去跟別人合作,太可惜了。”楊永年知道自己把話得太滿了,隻能悻悻然地往回收了一點。

    羅翔飛沒有在意,而是指指馮嘯辰,道:“馮,你接著吧,為什麽你認為應當來者不拒?”

    馮嘯辰道:“剛才楊處長我們要迫使國外客戶隻能向中國訂貨,我覺得這個想法還是太樂觀了。胥總工他們能夠提出這些新的設計理念,但理念和最終的設計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這些理念交給三立、克林茲,他們能夠迅應用於軋機設計,但在咱們自己手裏,恐怕還得磨上幾年才能真正融匯貫通吧?”

    “馮得對,我們對於當今的軋機設計方法還不熟悉,這些設計理念要和現有的設計相融合,對於我們來,難度太大了。”胥文良誠懇地道。

    一台軋機光重量就是幾萬噸,各種零部件加起來數以十萬計。要把這些零部件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台高效率的軋機,不是光有幾個理念就夠的。就如崔永峰向馮嘯辰起過的配管問題,國內就沒人能夠真正掌握。你可以提出一個板坯定寬側壓的思想,但具體如何實現,涉及到的技術問題、技巧問題都多如牛毛,這些方麵的差距,不是馮嘯辰給胥文良幾個金點子就能夠彌補上的。

    “除了設計能力上的不足之外,我們也同樣缺乏把設計轉化為產品的能力。恕我直言,秦重、浦重的工藝水平,與三立、克林茲相比,至少還有1年以上的差距。”馮嘯辰繼續道。

    “豈止是1年啊。”曹蘇駿苦笑道,“三立在年前就已經解決的輥子表麵堆焊問題,我們到現在還在摸索,合格率連三立的一半都達不到。我覺得,我們起碼比人家要落後年以上。”

    “曹廠長,也不能這樣長別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吧?”楊永年覺得臉上有點掛不住了,他剛才還要一年吃下兩三條生產線,現在馮嘯辰和胥文良、曹蘇駿等人一唱一和,把自己的設計和生產能力都得一文不值,讓他情何以堪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