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二百零八章 社員聯營企業(2/3)

    “你原來的軸承店是個體工商戶,沒聽過個體工商戶還能掛靠的。要掛靠,就得改成集體所有製。可你這哪能算是集體所有製呢?”駱蘭英糾結地道。

    姚偉強道:“駱主任,我這些年在外麵跑,聽外地有一種企業,叫作‘聯戶企業’,也叫‘社員聯營集體企業’,就是由幾個人合夥一起開的企業。我這個能不能照著這種方式來算?”

    “什麽地方有這樣的企業?”駱蘭英問道。

    “這個嘛,我也是聽人的,不太清楚。”姚偉強支吾著道。其實,這個概念是馮嘯辰灌輸給他的,建議他這樣向金南行署提出來。馮嘯辰知道,在個體企業還不能公開成立的情況下,以所謂“社員聯營”的方式來瞞過海,在政策上是可行的,或者,是當時政策上存在的一個漏洞。

    不過,改革開放後第一家披著“社員聯營”外衣出現的私營企業,還得等到198年的年底。馮嘯辰給姚偉強支的招,是把這種形式給提前催生了。

    涉及到政策方麵的事情,又是在地委、行署領導劃出的圈子之外的,駱蘭英就不敢做主了。她讓人安排姚偉強去休息,自己則趕緊給董兆安打電話,向他匯報這個新的情況。董兆安自然也不敢擅專,又與在金南的地委書記柴承祖通了電話,予以通報。

    經過一番頗為複雜的討論,金南地委終於做出了決定,同意使用“社員聯營”這樣一個名目,將姚偉強的個體工商戶升格為集體所有製公司,其實也就是後世最常見的民營股份公司了。既然是集體所有製,當然不能由姚偉強一個人持股,而是需要有幾個名字才行。這倒是難不住姚偉強,他一個電話打回石陽,立馬就找到了七八個合夥人,當然,這些合夥人隻是出個名目而已,實際上與公司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打政策擦邊球的事情,金南地區就不宜直接出麵了。在駱蘭英的授意下,石陽縣指示社隊企業管理局給姚偉強了營業執照,執照上的名稱為“石陽縣城南軸承經銷公司”,這個名字反正也隻是一個過渡,等到佩曼到來,雙方確定合資事宜後,公司的名稱還得再改,這就不是石陽縣能夠管得了的事情了。

    再往後的事,就不必細了。佩曼在董兆安的親自陪同下來到了金南,在公開場合與姚偉強狠秀了一番恩愛,讓人覺得佩曼簡直就是姚偉強失散多年的表哥。雙方在地委、行署領導的見證下,草簽了合作協議。

    隨後,金南行署專門派人陪佩曼、姚偉強前往京城,進行合資企業的登記工作。這個流程需要等待幾個月的時間,佩曼隻是簽了幾個字就到桐川去指導軸承生產工作了,姚偉強則返回金南,招兵買馬,準備擴大軸承店的業務。金南地區對姚偉強的一切活動全部開綠燈,不敢有絲毫怠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