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重工

第一百八十章 不肖弟子(2/3)

    “馮處長怎麽會有空到我這來?”

    寒暄了幾句之後,崔永峰向馮嘯辰問道。憑他的聰明,當然能夠猜出馮嘯辰來找他的原因,不過,這總得馮嘯辰自己提出來才行,他不宜主動去談與熱軋機引進相關的事情。

    馮嘯辰也不想繞彎子,直截了當地道:“我們來秦重好幾了,也接觸了一些秦重的同誌。聽人,崔工對於引進克林茲技術的事情,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們想聽一聽。”

    崔永峰遲疑了一下,道:“的確,在引進克林茲技術這件事情上,我的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因此也和胥總工他們有過一些爭執,這件事,廠裏有不少同誌都是知道的。”

    “具體是什麽樣的不同看法呢?”馮嘯辰問道。

    崔永峰道:“貢廠長和胥總工一直認為,我們秦重有能力承擔南江鋼鐵廠的178毫米熱軋機,隻要在我們過去做過的熱軋機基礎上再進行一些技術改進,就可以達到國家的要求,但我卻認為,這樣做即便能夠成功,也是不足取的。”

    “為什麽?”馮嘯辰道。

    崔永峰道:“因為我們的技術已經過時了,靠吃蘇聯技術的餘量走不了太遠。未來的世界肯定是西方技術一枝獨秀,蘇聯的技術模式必然會被淘汰。”

    “你這樣太武斷了吧?蘇聯的技術至少到目前為止比咱們國家還是要強得多的,你為什麽會認為它會被淘汰呢?”馮嘯辰故意問道。

    崔永峰道:“事實上,蘇聯在技術展方麵已經是捉襟見肘了,他們也就是比咱們國家的技術強一些,與西方國家相比,蘇聯在大多數工業領域都處於技術上的劣勢。咱們既然是要學習國際先進技術,為什麽不跟強的學,而是要跟弱的學呢?”

    “因為咱們國家的工業體係就是照著蘇聯模式建起來的,學習蘇聯技術要比學習西方技術更容易。”馮嘯辰反駁道。

    崔永峰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我們現在繼續沿用蘇聯模式,看起來是比較省事,原有的技術規範都不用修改,實施起來更為方便。在能夠保證投入的情況下,出成果也更為容易。這就是胥總工他們的觀點。”

    馮嘯辰笑道:“我也是這個觀點啊,咱們要隻爭朝夕,當然是早出成果比晚出成果更好了。”

    崔永峰冷笑道:“出完這一批成果之後呢?我給馮處長舉個例子,我們過去造熱軋機,不太講究配管設置,基本上是什麽地方有一條縫就把管子塞進去,用這樣的辦法,也能把熱軋機造出來。但隨著熱軋機自動化水平的提高,管子的數量越來越多,最後就變成了一堆亂麻。不但製造的時候麻煩,維護的時候也同樣麻煩。這樣的設計規範如果不改變,等到以後,光是配管的問題我們就無法解決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