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到一個世界

413 飛星不動(2/3)

    “正像我早就猜測的那樣,三體是一個混沌係統,會將微的擾動無限放大,其運行規律從數學本質上講是不可預測的。”愛因斯坦道。

    哥白尼感覺自己所有的科學知識和思想體係在一瞬間模糊不清了,並且多了一絲前所未有的迷茫,“如果連三體這樣極其簡單的係統都處於不可預知的混沌,那我們還怎樣對探索複雜宇宙的規律抱有信心呢?”

    愛因斯坦緩緩地點點頭,道:“所以上帝是個賭徒,三體文明的唯一希望,就是也賭一把了。”

    “既然要賭一把,那就存在著一個希望,隻要文明繼續發展下去,達到另一個高度,雖然不能得知太陽運行的規律,但能夠在亂紀元生存下去,並且能夠抵禦以前太陽異常運行造成的那些毀滅性的大災難。”

    方牧野仔細想了想,提出了這個猜測。

    “我之前也是這樣想的,這也正三體文明前赴後繼頑強再生的動力之一,但後來我算到了一件事,這讓我認識到,這一想法是何等的真。”愛因斯坦道。

    “這是為何?”方牧野疑惑的問道。

    “因為三體世界中還有一種象從來都沒有出現過,我將其稱為——飛星不動。”

    愛因斯坦頓了頓,才出這個稱呼。

    哥白尼聽到這個稱呼之後,臉色瞬間變得慘白無比,很顯然,他可能也想到過這種象。

    “在這個遊戲世界中,象名詞就像是一句咒語,當我剛才出飛星不動之時,咒語就已經生效了。”愛因斯坦繼續道。

    楊堅強走到了窗前,向著外麵的空望去,發現果然如同愛因斯坦所言,飛星靜止在空中,如果不是它太過明亮又無比熟悉,恐怕楊堅強會誤以為這隻是一個普通的恒星。

    “是真的。”楊堅強道。

    所有人此刻都心中一緊,一齊看向愛因斯坦,等待他解釋這種象。

    “飛星不動,是三體世界最大的凶兆,飛星,或者遠方的太陽,從地麵的觀察角度看在宇宙的背景上靜止了,這意味著太陽與行星在一條直線上運行,這有三種可能:

    一、太陽與行星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運行;

    二、太陽正遠離行星而去;

    三、太陽正衝向行星而來。

    真正可怕的,是第三種可能,當然,這隻是一種想象中的災難,從未真實發生過,但即使隻有一顆飛星靜止,也會讓世上的所有人不寒而栗。”

    “現在三顆飛星同時靜止著。”楊堅強補充道。

    “懸停的飛星,很有可能就是向著我們的世界直撲過來的三顆太陽。用不了多久後,當一個太陽運行到外層氣層的可見距離時,在夜空中,那顆飛星就會突然變幻成光焰四射的太陽,在僅僅隻有三十多時的間隔後,另外兩個太陽也相繼顯形,你們可能會覺得這不過就是‘三日淩空’。

    但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三日淩空’,當最後一顆飛星變成太陽時,第一顆顯形的太陽已經從極近的距離掠過我們腳下的這顆行星,緊接著,另外兩個太陽也會從更近處掠過!三個太陽對行星產生的潮汐力均超過洛希極限,第一個太陽會先行撼動行星最深層的地質結構,第二個太陽會在行星上撕開了直通地核的大裂縫,第三個太陽進行最後的絕殺——將這顆行星撕成兩半。”

    當愛因斯坦停頓之後,場間死一般的寂靜。

    愛因斯坦繼續道:“當行星被撕裂後,形狀不規則的兩部分在自身引力下重新變成球形,灼熱致密的行星核心物質將湧上地麵,海洋在岩漿上沸騰,大陸如消融的流冰般漂浮,它們相撞後,大地變得像海洋般柔軟,幾萬米的巨大山脈可以在一個時內升起,又在同樣短的時間內消失。在一段時間內,行星被撕開的兩部分藕斷絲連,它們之間有一條橫穿太空的岩漿的河流,這些岩漿在太空中冷卻,在行星周圍形成了一個環,但由於行星兩部分的引力擾動,環不穩定,構成它的岩石紛紛墜落,世界將會處於長達幾個世紀的隕石雨中……你們能想象那是怎樣的地獄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