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當王爺

第423章 有眼不識金鑲玉(1/3)

    朱振派來的工匠,一到達這裏,便將此處造紙作坊占據,將胡家的工匠統統趕走,儼然一副“鳩占鵲巢”的惡劣模樣。對此胡家人,雖然表麵上忍讓,但是說心裏沒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

    不過胡家之所以一直沒有說什麽,也沒有做什麽,因為他們自信,這群人生地不熟的家夥,沒有他們配合八成造不出紙張來。

    要知道,造紙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但是沒想這群人來了才沒幾天,便已經著手生產了,還在著手改進技術。

    不過若是僅僅如此,胡萊還是不會滿意的,他會有一種這一次白哭了一場的感覺,若是不能在品質上精益求精,自己何必跟朱振合作?

    抱大腿成了引狼入室嗎?

    朱振尚未發言,那仆役卻介紹道:“回胡家主的話,自然是造出來了!”

    “那紙張的品相可比得過我們胡家之前生產的紙張?”胡萊繼續追問道。

    那仆役回應道:“回胡家主,咱們朱家的造紙作坊,雖然也追求質量,但我們將更多的心力卻用在提高生產效率上。因為每個工匠,都將讓華夏每個家庭都擁有自己的書房為己任。”

    語氣恭敬,但神情卻是傲然。

    胡萊愣住了。

    一個小小的仆役也敢跟我麵前大言不慚?

    不久之後,胡萊回過神來,怒極反笑,指著這個仆役說道:“簡直笑話!你是作坊的仆役,連個工匠都不是,就敢大言不慚的說什麽‘提高生產效率’?就敢說讓華夏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書房?你可知每一刀紙張的造價幾何?運到別處的費用幾何?天下百姓每年的收入又是幾何?一刀紙張可以抵得上一戶小戶人家一年的收入,買了書,他就不吃飯了?”

    仆役看了看朱振,見家主笑吟吟的抬腳往作坊那邊走去,並未製止自己的失禮,心中有數,便跟在朱振身後,對著胡萊說道:“所以,我們才更加注重生產效率,節省成本。”

    胡萊對這個仆役極其不滿,鼻子裏哼了一聲,不屑道:“當真是伯爵的仆役,說話不怕閃了腰!即便是再差的紙張,造價也非是一般農戶可以承擔的,否則古往今來為何天下隻有極少數的人可以買得起書,讀得起書?”

    這次不用仆役說話,朱振已然一邊走一邊慢悠悠說道:“所以,讓天下百姓都買得起紙張隻是最初的成果,本伯的誌向,是讓天下百姓都讀得起書!隻有每個人都能讀書,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明事理,這樣才能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你以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是說說麽?我要讓這黃金屋,變得遍地都是。”

    胡萊直接無語……

    這得是多驕狂的人,才能說得出這般豪壯至近乎於夢囈一般的話語?

    書是奢侈品,非薄有資產的人家不能承擔,因此知識隻能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裏,從而形成家族門閥。這種現象雖然在宋朝科舉取士之後有所改變,但是耕讀傳家依然不隻是說說。

    往往一家人是讀書人,他的後代人依然是讀書人。這在江南儼然形成一種新的種類,叫學閥。

    若是全天下的人都讀得起書,則寒門必定崛起,哪裏還有什麽世家門閥?

    書是人類認識的載體……

    有知識的人把所見所聞或所思所想記錄下來,成為書,是智慧的結晶。一個民族的精神文明,表現於這個族群的精神生活中,也儲存於這個民族長期流傳的典籍書冊中。

    嚴格意義來說,這個時候的書籍是整個族群千萬年的生活、奮鬥所累積的成果,並不是某一個先賢聖哲的偉大成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