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當王爺

第417章 餘通海(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說來也巧,朱振與武人的關係大多數極佳,但是也有不睦者,這位餘通海,後世在金庸大大小說中留名的人物,在曆史上也是顯赫人物,跟他的關係卻很差勁。

    朱元璋本意便是讓餘通海去統帥淮安,誰料朱振忽然如皓月之光,籠罩大地,然朱元璋手下武將的功勞再其麵前,都黯淡無光。朱振理所當然的擋了人家的進身之階。

    餘通海甚至多次在公開場合揚言,隻要機會,一定要朱振好看。

    朱元璋竟然這麽著急摻沙子?

    這是看出來常遇春被自己同化了,所以找個關係相對敵對的啊!

    這朱元璋確實有點小器了。

    朱振皺眉道:“本伯未曾聽聞這等消息?”

    若是當真有此事傳出,自己不應該一點風聲都未收到,難道自己的消息來源還不如陳連這個工房的話事人?

    陳連說道:“外界大概尚不知曉,但是工房衙門裏頭知曉此事的人卻不少。因為最近這位大人,往工房跑,了解戰船和水上武器性能最為上心。”

    朱振有些鬱悶。

    雖然這消息真假尚且不知,可若是真的……讓餘通海給自己當副手?

    吳國公您還真敢想。

    先不說餘通海是否認識自己手下跑腿的小徒弟張無忌,單說餘通海現在在應天一脈的身份和地位,就不是朱振可以比擬的。

    餘通海,祖上是濠州人,與趙普勝、廖永安在巢湖結寨自保,有水軍千艘,在朱元璋最缺海軍的時候,率軍來投,可謂是實打實的雪中送炭。

    朱元璋在應天的時候,經常說的便是,吾得餘通海,如得天佑。

    而餘通海在軍中也不是吃老本的人物,自從入紅巾軍,便一改往日水賊的習性,治軍嚴謹而且賞罰分明,對待士兵如同恩父一般關懷備至,士兵都紛紛願意為他效死。

    巢湖武將,餘通海為首。

    太湖之戰,餘通海大戰馬跡山,艤舟胥口。

    張士誠手下大將呂珍以大軍壓境,諸將遇退,朱元璋更是寫來親筆書信,事不可為,全軍可退守三十裏。

    唯獨餘通海於軍中疾呼,“諸君?都什麽時候了,還想著逃命?一旦逃命,我們的軍備便為敵人偵查得知,不如趁著敵人對我們還不了解,迎頭痛擊。”

    於是,眾將尚未反應過來,餘通海便率領水卒,身先士卒衝鋒。

    呂珍禦兵有法,不知虛實的情況下,箭矢如玉,飛蝗如石,餘通海有目中箭,三軍惶恐不安,餘通海卻絲毫不退卻,反而讓親兵穿上自己的戰甲,繼續衝鋒。

    親兵戰死二十一,而餘通海的戰甲一直在衝鋒的前線。

    紅巾軍將士士氣如虹,呂珍亦為餘通海的勇武所震撼,於是引兵緩緩退去。這才有了馬跡山大捷。

    可以說,餘通海是軍中實幹派大佬。

    這樣一個人物,派給自己當做副手,這可不是僅僅限製朱振的手段,其中難免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秘辛。要知道單憑表麵的因素來看,朱振完全壓製不住餘通海!

    一軍主帥壓製不住副手,那是多尷尬的一件事?

    最主要的是,這將會對朱振的計劃形成極大的掣肘,嚴重拖延他在海州的作為,例如連雲港的建設,例如市舶司的籌建……

    難道朱元璋對於開海通商有顧及?

    亦或是,各方勢力對於淮安這塊肥肉蠢蠢欲動?

    還是淮安的世家手眼通天,連餘通海都能請動,使這位巢湖大佬,自動入局?

    朱振百思不得其解,不過一旦餘通海來到海州,的確是一個大大的隱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