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當王爺

第169章 好心放人(1/2)

    一旁的朱標聽聞堂堂的巡檢司大佬楊勳竟然親自拜訪朱振,先前對朱振的擔憂頃刻間一掃而空。

    朱標自然不是那種簡單到不帶腦子的小白,檢校司到底有多強悍,這個自幼被朱元璋覬覦莫大希望的世子殿下心裏門清。

    不然也不會千裏迢迢趕到軍山支持朱振了。

    如今見到朱振敞開心扉,告訴自己並不懼怕楊憲,而楊憲的義子,堂堂的檢校司高層竟然親自登門造訪,可見自己當初的兄弟依然那麽強悍。

    “我先去屏風後躲躲吧。不然這楊勳見了我怕是嚇得說出話來。”

    別看往日裏巡檢一副高高在上的做派,但是在自己這個世子麵前,卻老實的與家犬無異,這也算是楊憲的生存之道。

    不過朱標最看不起這種媚上欺下的人。

    朱振點點頭,很明顯他也不想讓檢校司的人知道朱標在這裏的消息。

    未幾,楊勳拾級而入,先是恭恭敬敬的拱手行禮。

    對於楊勳這種聰明人,朱振也隻是微微的有些詫異,不過並沒有倨傲的顯擺自己的身份,反而很是熱切的上前攙扶,開口道:“楊大人多禮了。咱們軍山可不興這些。”

    楊勳起身抬頭後,好奇的打量了眼前這位年輕的男爵兩眼,對於這位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在泗州造出莫大聲勢的年輕人,他打心底還是佩服和好奇的。

    一看之下,卻感覺眼前這男舉著實有些平凡了些。若不是身著華麗了些,著實看不出與其他年輕人有什麽不同。

    心裏立刻就有些輕視,不過口中卻不耽擱的說道:“男爵雖然遠離應天,但是也算是應天外派的官員,想必男爵應該也聽說了應天改製的事情了吧?以後下官也歸男爵調遣了,自然禮不可廢。”

    “楊大人所言的可是改樞密院為中書省分省的事情?我這裏也隻是聽到了風聲,卻並未接到正式的公文。”

    楊勳的話表麵上聽起來是故意示弱,表明自己以後歸朱振統領的意思,但是實際上卻在暗室朱振,你們軍山不論發展到如何規模,都要歸應天統轄。

    而且應天改製之後,樞密院地位下降,地方樞密院為中書省分省,中央樞密院為大都督府,實際上軍方的整體實力都在下降。

    至於朱振所言,隻聽到風聲,並未收到公文,卻著實假話,因為這一次應天改製,其中除卻中央權力的修改之外,多數經濟政策都是朱振在軍山實施後,幫助朱元璋製定的。

    其中有鹽法,實行鹽的專賣製度,人一天三頓飯,想要離開鹽很困難,沒有了鹽,人連幹活的力氣都沒有,朱元璋實施鹽專賣製度,自然多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第二則是建立金陵銀行。鑄造大中通寶,可以與曆代的錢幣共用,規定四百為一貫,四十為一兩,四文為一錢,在應天工匠們的努力下,不出一個月,朱元璋便印錢六十餘萬錢。

    應天等地是炒茶販賣的重要產地,在新政下,商人每一百斤茶葉,需要納錢二百請引,才能出境交易。

    三項政策一出,加上軍山的支持之後,朱元璋的經濟實力大增,至於為何還沒有反過來碾壓張士誠,其中緣由就值得考量了。

    當然,朱振自然不會將自己給朱元璋這波支援告訴他人,也不會告訴楊憲。

    因為人若使其亡,必先使其狂。

    至於朱元璋為何不製止楊憲的調查,緣由也很曖昧。

    對於朱振拋過來的軟釘子,楊勳也沒有氣餒,他才不會像是楊德白那種傻貨一般直接衝撞朱振,人家朱振那可是在姑蘇攪得腥風血雨的能人,如今又得了宋帝和吳國公的賞識,直接坐鎮泗州等地,做有一地樞密副使,那可不是自己能夠比肩的人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