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極品婆婆

第218節(1/3)

    薛花花肯借錢給孩子交學費,村裏的人不是眼瞎不懂思考的,身邊有人默默無聞的影響著他們,讓他們更願意相信世上還是好人多的,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陸建國把薛花花誇得天上有地上無的,遺憾薛花花沒能做個官,亦或去教書,她自身的品德性格會感染很多人。

    想到這些,建國媳婦就忍不住笑,她問薛花花將來有什麽打算,明年德文他們就畢業了,國家分配工作,肯定不會回豐穀鄉公社了,她要不要跟著去,像陸明去了北京照樣活得好好的,小明在北京讀書,學到的知識肯定比在公社小學學到的多,前幾天陸老漢還炫耀小明給他寫信說家裏買自行車了,每天陸明騎自行車載他上學。

    城裏的人和農村真的太不相同了。

    “我和德文他們說過了,他們要缺人洗衣服做飯我就去,不缺的話我就鄉下,鄉下地寬敞,種點糧食蔬菜夠吃就行了。”這幾年是單位分房,房子多是小戶型的,她跟著去不好住,況且比起城裏她更喜歡鄉下,有她熟悉的莊稼的香味,薛花花接著說,“我是年紀大了不想到處走,年輕人的話我還是鼓勵多出去看看的,咱上了年紀的在家種種地,年輕人們去外邊闖,失敗了也不要緊,回家有口飯吃,成功了全家都能過得輕鬆點。”

    建國媳婦再讚成她的觀點不過了,“我和建國也這麽打算的,年底陸明回來,問他北京掙錢容易不,讓老大他們跟著出去看看,我和建國還能動,在家幫他們帶孩子,看了德文他們後,我總覺得年輕人要去城裏感受感受,整個人會有很大的變化。”

    薛花花覺得可行,先出去的人先掙到錢,先富帶動後富,她希望整個生產隊越來越好。

    紅薯藤裝滿籮筐後,建國媳婦喊陸老大幫薛花花挑回家,怕薛花花不小心閃著腰了,薛花花養豬厲害,幹體力活還是有點吃不消,收稻穀還是趙彩芝妹夫他們來幫忙收的,建國媳婦怕她累著,問她要不要坐會兒,弄得薛花花哭笑不得,“別看我個子小,挑這點不算什麽,你別把我想的太脆弱了,真挑不動我不會逞強的。”

    打麥子累倒後,好多人都覺得她幹不了重活,掰玉米棒子是馬水根幫著掰的,收稻穀是趙彩蓮趙彩萍她們過來幫的忙,周到得薛花花都不好意思,和她們解釋說自己能行,她們點著頭,心裏卻不相信,連她挑糞桶灌菜畦的肥被東東看見了,東東都問她有沒有頭暈眼花不舒服的。

    她才多少歲,還有幾十年好活呢。

    紅薯藤多,薛花花掐了嫩尖兒炒菜,豬吃不完的曬幹磨成粉囤著,豬草越來越少,天天都要煮豬食,兩頭豬每天要吃滿滿一大鍋,還有雞鴨吃得也多,稻田的稻穀沒挖根的,有些又長出了稻穗,薛花花早上出門趕鴨子去田裏,傍晚東東他們回村趕鴨子回家,鴨子在田裏亂竄,少有撿到鴨蛋的,多是田埂上路過的人指著鴨蛋到處喊,問是誰的。

    薛花花也感覺到村裏人更和睦了,不會為了丁點事就拌嘴吵得不可開交,結伴撿柴,掃樹葉,其樂融融的,沒再發生過爭搶的事,有時還會互相謙讓。

    就是孫桂仙她們被騙的錢沒拿回來心疼了很久,逢人就說這事,恨不得詛咒對方喝水嗆死吃飯噎死,罵人的話翻來覆去就幾句,被劉雲芳笑了好幾回,笑孫桂仙年紀大了忘性大,久了不罵人怎麽罵人都不會了。

    以前兩人互看不順眼,慢慢的關係倒是好起來了。

    年底陸德文他們沒有回家,說是忙畢業的事,明年畢業後回家,就趙彩芝回家過年,村裏的房屋沒什麽改變,家家戶戶都是茅草房,但人們精神麵貌不同了,趙彩芝問薛花花是不是發生了什麽事,薛花花自然而然的回答,“年紀大了,想開了吧,再者家家戶戶都能吃飽飯了,能讓的就讓一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