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80年代

第三章 割麥子,麵朝黃土背朝天(2/2)

    “你來牽著驢子,站著別動就行了。”

    張平將手裏的韁繩遞給張小雨叮囑了一聲,然後將成捆的麥子搬到車上。

    平板車不算大,一車最多能拉一畝地的麥子,這還是產量低的情況,現在種地還在使用大糞,畝產五六百斤,這塊地要拉三趟。

    快到中午的時候,三畝地的麥子全部拉到了穀場上,然後攤開暴曬。

    毛驢也累得不輕,中午喂它喝水的時候,周春園特意抓了把鹽融在水裏麵,這樣毛驢幹活的時候才有力氣。

    “天上龍肉,地上驢肉,話說我就吃過一次驢肉火燒,味道不怎麽樣嘛。”

    張小雨站在毛驢周圍觀察了一下,那貪婪的眼神,嚇得毛驢肚子上的肉不自覺的抖了抖。

    踏

    毛驢抬起一隻侯提子在地上砸了一下,那意思好像是再說:來呀!

    張小雨還真不敢太靠近毛驢,悻悻的離開了,家裏的活可還都指望著這頭小毛驢呢。

    下午,將毛驢套上石滾開始在穀場上碾壓麥穗,然後翻過來繼續曬,然後一家人下地割麥子,割了二畝地,再裝車拉到穀場傍邊堆起來。

    晚上吃飯的時候,張平道:“咱們家一天五畝地,比往年速度快多了,多個勞力就是不一樣。”

    人多力量大,在沒有機器的時代,種地全靠力量,哪個家庭不是使勁生?孩子多了養起來是辛苦,可隻要孩子們長大了,那才是輕鬆的時候,幹活人多,兄弟多也不用擔心被人欺負等等好處。

    後世的人的總認為七八十年代的人太蠢,這麽窮還生那麽多孩子,不懂得避孕。

    實則不知道當時的情況,此時醫療衛生條件太差,很多人家生孩子都是自己在家生的,能活過十二天的孩子才算安全,會慶祝一下,但這隻是開始。

    小孩在徹底長大之前都是放養狀態,夭折率太高,真要是一家一個孩子,萬一沒了,搞不好真沒有人養老。

    “小雨真是長大了,以後可是家裏的頂梁柱。”

    周春園也誇讚著兒子,感覺苦日子總算熬到頭了,心想還是男孩好,傳宗接代不說,更重要的是丈夫老了,誰來接班種地?

    “被人寄托希望的感覺真不錯。”

    張小雨暗暗高興,以前他最害怕有壓力,總是逃避,這是性格上的缺陷,導致他混得不好,重活一世他決定要奮勇爭先,迎難而上。

    “爸、媽,照這個速度,咱們家的活五天就能搞定了。”

    “你這樣算不對。”張平說道。

    “咱們家的穀場就那麽大,還要打穀脫粒,不能把地裏的麥子都弄到穀場上,萬一下雨怎麽辦?我估算了一下,就算天氣好,前前後後也得半個月才能忙清。”

    “是啊,你爸說的對,幹農活不是著急的事情,慢慢來,明天主要是給麥子脫粒,後天再割麥子。”周春園安慰道。

    年輕人沒有耐心,總想一蹴而就,一天割麥子加上運輸,然後再花一天脫粒,現在的麥子比較幹,晾曬一天也就差不多能進倉了。

    “那正好,我明天還要去學校拿畢業證呢。”張小雨說道,這年頭初中畢業算主流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