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野生動物園

第674章 稻田中的小鳥(2/2)

    “水稻上半年就種了!專門給孩子們體驗種田的,我懷疑園長是為了這片田弄了一個鄉土展區。”

    “真漂亮!完美符合我想象的鄉村美景,遠離城市喧囂,好想住在這裏!”

    方野從稻田旁走過,望著這美麗的景色,腳步突然一頓,露出了驚奇的神色。

    “咦?”

    朝藍鯉勾了勾手,示意她把鏡頭轉過去。

    “園長這是發現什麽了?”

    “啥也沒看到啊?”

    網友們一頭霧水。

    一陣風吹來,水稻葉子搖晃,露出後麵一根被壓彎的水稻,上麵站著一隻小鳥。

    頭部和背部呈黃褐色,和麻雀有點像,不過胸前卻是黃色的。

    悅耳的歌聲,就是從它這裏傳出來的。

    方野道:“看到那隻鳥了嗎?有沒有認識的。”

    “不認識!”

    “看著好像麻雀!”

    “我認得,這是禾花雀!”

    方野道:“這是黃胸鵐,非常有名的一種鳥!廣東這邊叫‘禾花雀’,首都那邊叫‘黃膽’,還有其它各種稱呼。

    雖然和麻雀沒啥親緣關係,不過有一點很像,它曾經是歐亞大陸分布最廣,種群數量最多的一種鳥類,最多時估計有幾百萬隻甚至更多。

    從芬蘭、俄羅斯遠東乃至日本,都有它們的身影,每年到了秋天,就會跟著冷空氣,從北方南下越冬,穿過一個中國,來到南方幾個省區的越冬地。”

    有網友敏銳注意到了方野的用詞:“曾經?”

    “沒錯,隻用幾十年的時間,黃胸鵐的數量下降了95%,在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上連跳五個等級,從無危、近危、易危、瀕危到了極危。現在它們已經是一級保護動物了。”

    “驚了,為啥下降這麽快?”

    方野歎了口氣:“在之前,禾花雀在廣東還有一些地區是一道很受歡迎的美食,甚至在觀鳥的工具書裏都是直接這麽介紹,可見這種印象是多麽深入人心。

    上世紀九十年代,從街邊攤位到飯店菜肴,都能找到禾花雀這一食材,甚至“三水美食節”就以禾花雀為賣點,捕殺的禾花雀以數十萬計,吸引了許多遊客。

    隨著大量的捕殺,禾花雀的數量銳減,價錢越來越昂貴,不止是食物了,變成了一種畸形的身份象征。

    雖然國家早已經全麵禁食禾花雀了,但是酒店為了追逐利益,還是會偷著賣。

    可以說,禾花雀是被吃沒的。”

    黃胸鵐的故事,讓網友們唏噓不已。

    “誒!痛心啊,希望不會是下一個旅鴿!”

    “本廣東人第一次聽,這麽好看的鳥真的舍得吃嗎?”

    “小時候確實很多賣的,能看到一隻隻禾花雀被穿成一串,掛在店門口。不過沒有吃過,感覺有點惡心。”

    “小時候能看到滿樹的這種鳥!真的好多年沒見了。”

    “所以說為什麽總有人想著吃野味呢!這種陋習還不改。”

    “果子狸、穿山甲、禾花雀,為了人們的口腹之欲何其無辜!”

    “現在保護,為時不晚。需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