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野生動物園

第131章 浣熊成精啦(1/2)

    整套動作行雲流水,從轉井蓋到徹底鑽進去,不超過3秒鍾的時間。

    兩個小蘿莉看得目瞪口呆!

    那麽胖一個浣熊,怎麽一下子就沒了呢?

    就在這時,井蓋居然還動了一下,原本邊緣有一點搭在地麵,露出個小縫,現在嚴絲合縫地重新合上了!

    “我靠!”旁邊有遊客不禁爆了個粗口,“這浣熊成精了!”

    “還會給蓋好,這操作太騷了。”

    “666666。”

    浣熊的展區,除了有樹、有灌木、有水池,一個噴頭在地上向周圍噴灑水霧降溫,還有這樣人工造物的井蓋、垃圾桶、箱子。

    這些都是給浣熊準備的藏匿之所,並非是真正的井和垃圾桶。

    浣熊能輕易旋起來井蓋,不是因為它力大無窮,而是井蓋由塑料製成,塗裝成了接近鐵製井蓋的青灰顏色。

    放置這些東西,除了能作為遮蔽視線,減少浣熊壓力藏匿所,讓飼養員在裏麵藏食物做豐容,還可以讓遊客看到浣熊作為最適YC市生活的動物之一,是如何靈活鑽井蓋,鑽垃圾桶的,方便引入關於浣熊入侵城市的教育內容。

    讓遊客知道,浣熊看著滑稽好玩,其實在一些地區和國家城市中泛濫,引起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動物園展區的設計並非不能出現人工的建築或者裝飾,隻不過要符合一定的情境,比如亞洲象展區中,出現有印度廟宇風格的建築就是可以被人們接受的。

    此時,就有幾名遊客看著傾斜立著的展牌,若有所思!

    不過這些討論嚴肅保護話題的展牌都在超過1米5的高度,小朋友是不容易看到的。

    十歲以下的小朋友沒有形成分析推理抽象能力的概念,認知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沒有成熟,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

    如果教授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熱帶雨林破壞、酸雨、臭氧層空洞、捕殺鯨魚,反而容易讓他們產生困惑和恐懼,對改變環境問題感到無助,引起對環保話題的自我封閉。

    所以動物園裏掛的低一些的展牌,都是配上了有趣的卡通圖案,講述動物的食性,一些有趣的特點,讓小朋友能知道動物長什麽樣,吃什麽,可愛好玩,產生對動物的興趣和喜愛就可以了。

    保護教育是個漫長的水磨工夫,並非逛一次動物園就能畢業的速成班。

    讓孩子從小養成對野生動物和環境的友善觀念,等長大後自然就會擁有關心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知道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不好,自己能做些什麽。

    比如拒絕野味,不要隨意放生等等。

    唐曉欣此時又被兩隻在棲架上打架的浣熊吸引了目光。

    一隻浣熊在斜立棲架的上方,使勁往邊上扒拉著下麵的浣熊,想給它推下去,下麵那隻也不甘示弱,死死拽著上麵的浣熊,還露出牙齒想咬對麵,但是被上麵那隻扭著身子不讓牙齒碰到自己。

    這是對於領地的爭奪!

    它們都覺得棲架上麵的平台位置不錯,想要據為己有。

    扭打之中,下麵的浣熊被推搡掉到了草坪上,氣得爬起來抬頭望了兩秒鍾,接著跑到正在噴水的旋轉噴頭旁邊,把噴頭對準了棲架上的浣熊,滋啦啦就是一頓猛噴!

    唐曉欣瞪大眼睛,使勁拍著錢可可,非常難以置信道:“誒誒,你看你看,這隻浣熊在用噴頭澆另外一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