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野生動物園

第119章 憂鬱的小文(1/2)

    開會交流討論動物情況、豐容方案、遊客意見等各種事情。

    有個讓方野非常鬱悶的事情,是係統商店裏布偶賣賣虧了!

    一名非常有良心的遊客提意見說,他對玩具比較熟悉,手掌大小的賣3、40沒什麽問題,但是像是這麽做工精致的動物布偶,枕頭大小都是賣8、90的,而且這還是比較優惠的價格。

    如果是在動物園裏,手掌大小的賣個5、60,枕頭大的都可以賣個150,他建議動物園不要賣這麽實惠,多賺點錢。

    方野的布偶定價是在淘寶上搜的價格,感覺無本買賣已經挺賺了!

    沒想到玩具竟然是這麽個暴利行業。

    啊,血虧!為什麽之前沒有遊客告訴他。

    不過他也沒有打算定價太高,既然說中號布偶的優惠價格是8、90,那就定個100吧,前麵賣便宜的就當早期遊客福利了。

    飼養員們走了,再和幾名宣教部門的人員交流,討論動物園科普內容,展牌製作等問題。

    飼養員雖然參與製作展牌,不過隻是拍拍照片提供下素材,具體內容還是由宣教部門來搞。

    這次動物園擴建引進一大批動物,要為新來的動物們編寫科普展牌,展牌的內容也很多,工作量很大,光靠他一個人肯定是沒法處理的。

    有這些宣教人員在,包括藍鯉幫著收集資料,一起編寫展牌的內容就輕鬆了不少。

    其實大部分動物園的展牌都是沿用老動物園的,不過隨著時間推移,有些展牌可能就過時了,信息不太全麵,介紹的方式有些問題。

    像小熊貓上來先寫個“別稱:九節狼、金狗”,遊客肯定要疑惑,這玩意到底是熊貓,還是狼、還是狗啊?看完更糊塗了。

    還有孔雀,明明養的藍孔雀,結果展牌對藍孔雀的介紹就一兩句,剩下的內容都是科普在綠孔雀。

    雖然綠孔雀更加珍稀,也很值得介紹一下,但前提是先把藍孔雀介紹明白了,再加一點轉折,拓展介紹兩者的區別。

    “常有報道稱孔雀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但指的不是藍孔雀,而是我國本土的綠孔雀……”

    這樣線索就更加流暢,糾正了遊客對藍孔雀和綠孔雀的認識誤區,也讓遊客更把藍孔雀當回事。

    展館內的展牌可以內容比較豐富詳細,一貼一整麵牆,這樣線索更連貫,能傳遞更多保護教育的信息。

    而室外的展牌遊客不太有耐心去看,最好是一目了然,把大段的文字簡化成簡潔的小段,顏色醒目的背景板,精簡的介紹搭配大號的動物照片,信息更容易被遊客接收。

    像一些個性化的動物園,除了對物種的介紹,還會介紹明星動物個體。

    某隻動物是什麽時候出生,什麽時候來到動物園的,爸爸媽媽是誰,名字是怎麽取的,這樣的動物園就更有人情味,遊客許多年後依然會記得某隻動物。

    和宣教人員討論完展牌的製作,方野回到辦公室,審核豐容方案、批改文件,再打電話問問去大熊貓基地出差跑材料的員工進展。

    和其他動物園溝通,詢問動物情況,購買動物。

    一個上午忙忙碌碌就過去了。

    午休了一會,下午方野來到了鸚鵡的籠舍旁。

    顏色豔麗漂亮又聰明的金剛鸚鵡是園內最受遊客們歡迎的動物之一,此時有不少遊客在欣賞著它們美麗的姿態,嚐試著打招呼教教鸚鵡說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