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

第238節(1/3)

    議大夫。”趙玉道:“蘇大掌櫃,怎麼樣?”

    “陛下既然給我們商人說話的機會,無品亦可。”蘇千道:“多謝陛下。”

    “你們也不用客氣,這麼多年來,商業協會做的貢獻,朕都看在眼中。”趙玉笑道:“不過,朝堂水深,朕倒認為蘇大掌櫃在朝議中起的作用不大。”

    蘇千道:“陛下,這決議自然是陛下和大臣們做出。草民隻是把對商業的影響和利弊公正說出來。”

    “恩!回頭朕就下聖旨。”趙玉問:“還有什麼要求?”

    蘇千沒意見,大家自然也沒意見。於是,明年三月開始,朝廷正式在所有商業原稅收的基礎上加收四成。趙玉將把明年預計多收的稅款抵押給陽平錢莊,錢莊提供趙玉一大筆現金。錢莊賺錢,趙玉也有寬裕的資金招兵買馬。大家皆大歡喜!

    ……

    有皇家報這個媒體工具,在年前消息就傳了出去。在皇家報總社的趙玉接受了皇家報的個人專訪。這個專訪轟動了大宋,從每朝每代來看,皇帝都在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官的兵權、經濟權、立法權、鑄幣權等等。事實上趙玉前些年也這麼做了,歐陽草擬的商業法就是順勢而生,加強中央的權利。而趙玉做的又進了一步,分薄集中在中央權利,建立以朝臣為主的議事機構。朝臣可議事,但沒有實際差遣,地方官有實際差遣,但無議事權。很成功的將政權分離成兩塊。這種做法不是趙玉首創。東京禁軍兵符出於樞密,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於三衙,而不得專其製。密院有調兵之權,卻不掌管軍隊;三衙掌管軍隊,卻無調兵之權。兩者之間有異曲同工之妙。

    所以似乎趙玉對將來一些事情不能獨裁決定,但實際上趙玉這一手不僅緩和了朝廷內部的矛盾,更使權利的產生和使用分明,不僅遏製地方私權,更能有效控製朝臣弄權。不要被假想所矇蔽,朝臣們是得到了決定國運的權利,但是比如淮河大水,如何治理,這事就是工部、戶部、負責的主官、宰相和皇帝的事,和別人沒有關係。打仗,刑部等部門就沒權議論。至於那些有官無職的人,對任何事的處理不再有說話的權利。而你沒有職,又是皇帝說得算。而同時皇帝也不能亂來,即使你委任了小人有官職,但在大方向上並不是小人說的算。

    雖然這樣的政治體係改變比較複雜,但哪朝的政治體係能簡單?

    第二個改變是趙玉定下了商議大夫這個從四品的官職,由蘇千擔任,雖然參加朝會,但不負責任何具體的事。有的權利隻能在朝議上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蘇千也不至於會耽誤自己的實際工作,隻不過需要把商業協會總部移到東京。等他四年期滿,新任主席將取代他的位置。相當一個朝廷觀察聯絡員的角色。

    不僅有商議大夫,還有清議大夫,從太學院選出太學生擔任,任期也是四年一任,他們是清議主體,和其他官員相比少了利益之說。新設立兩個官職都是從四品,不升不降並且不發放這塊俸祿。

    趙玉在專訪中還說,開春官員放假之後,將商議是否立儲這樣的國家大事。

    還有一個比較大變化是,所有的科舉進士取得功名後,將派遣各地擔任三年廉查使。一來是考證這些人的能力,二來是製止地方官欺壓平民,導致朝廷政務不達,隨意剋扣。三年後由吏部考核優劣,有貪墨者一律革去功名,和地方官往來親密者也將酌情處置。這手仍舊是再次限製地方權利,同時也緩解百姓和基層官吏之間的矛盾。

    第二百五十六章:千裏尋妻

    很多皇帝都意識到基層官吏的重要。在宋朝百多起起義中,因為基層管理胡來亂搞導致的起義佔了大部分。但真正能管理好的不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