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

第196節(1/3)

    厭這幾個弄權的人,如果上臺,這些人不會有好果子吃,看來是抱團取火了。推舉結果怎麼樣?”

    “皇上讓百官自己議議,並且說左相主國家政事,不能空缺太久,讓百官儘快各自上表。”惠蘭道:“大人,如果這時候把王黼和李邦彥都放出去,恐怕皇上有所顧忌不敢下手。”

    歐陽問:“為什麼這麼說?”

    “大家都知道李綱是皇上借大人手推舉的。而半路殺出有十幾名大臣保舉的李邦彥。這時候皇上要治他們罪,恐怕有人會有意見。”惠蘭道:“我的意思是隻上表王黼。一旦王黼倒黴,支持李邦彥的人自然就少了。而大部分朝臣是不會和皇上對著幹,這樣就能水到渠成,既辦了王黼讓皇上在蔡京事情上賺回麵子,又能順便幫皇上把李綱推上去。再說李綱本人忠直,如果此人上了相位,李邦彥遲早跑不掉。”

    歐陽點頭:“政治鬥爭你在行,就按你說的辦吧!剛你說兩件事,還有一件事呢?”

    “還有一件事,是禦史臺接舉報,說大人私吞稅款,以公肥私。並且把所得贓款兌換白銀,借東南商業協會外來白銀之手變成正當商業收入。因為大人而被貶為禦史侍郎的張邦昌在朝上說,雖然匿名舉報不可信,但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他希望能派出禦史和戶部清查大人的賬目,以示大人清廉,那謠言自然就不攻自破。”

    “竟然是匿名。”在禦史衙門中,有專門這樣的窗口,類似現在的舉報箱,是太祖時期的定製。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中,禦史臺是獨立隻向皇帝負責的機構,他們職責是監督百官,對皇帝不恰當不合適的言語行為進行糾正。李綱就曾經是禦史臺的諫官,可惜宋徽宗氣量比宋太祖要小,說話不愛聽,一不高興就把李綱給貶了。不過匿名信舉報一般不會被調查,按照當時的環境,藏頭露尾的本身就不是什麼好東西。

    惠蘭點頭道:“皇上說,朗朗乾坤,敢舉報官員,卻不敢留下名字。此事必然是無中生有。”

    可惜了,這個陷阱本是留給急功急利的幕後小人。沒想到人家寧可告不了自己也不露麵。歐陽道:“如果沒其他事,你先去忙吧!”

    ……

    相位之爭是朝廷大事,李綱雖然和歐陽關係還可以,但本人既不是新派也不是舊派,不僅能幹,而且處事公正。在百官上表中,大部分人表示李綱是最合適人選。而王黼等人立刻翻舊賬,將政和五年議論朝政過失,被罷官職。宣和元年,因為請太上皇注意內憂外患,又被貶這些事拉上來說,說李綱目無父君,如果為相,恐怕將來成為權相。

    第二百二十三章:似真似假

    而就在這個時候,禦史臺彈劾王黼十大罪狀。這種圍繞相位展開的連續的政治風波一直在持續。直到一天早朝,趙玉終於是發表了自己看法。李綱接任相位乃是眾望所歸,當朝頒旨讓人送到西北軍道,讓李綱回東京接任。至於王黼交開封府查辦,三堂會審。皇帝的能量就是大,大家猜疑了這麼多天就幾句話搞定。不管服氣不服氣,反正事情就這麼定了。

    相位有著落了,歐陽這邊派出去的人也有著落。

    展銘夜潛京畿提刑衙門,得沉屍案卷宗。查詢到了金大當時的口供,小二的記性非常好,金大的原話和小二說的一模一樣。

    李四查得金大身份,金大原名鄭均,祖籍杭州。父親是漁民,在其十歲時候,父親因為得罪當地的權勢,遷徙到金國的辰州居住。可以肯定此人並非朝廷委派,而是完顏蘭在金國帶過來的左右手。據金大鄉親們說,金大去母親墳頭掃墓是三年前的事,也就是這人三年前已經回到大宋。而後就清明時期見到。他對鄉親們說是跑船做點小買賣,販賣人蔘之類的東西。為人和善,態度客氣。鄉親們並沒有見到他老婆和小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