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

第170節(1/3)

    師隻念書不講解。

    一百個人眼中有一百個歐陽,任何人對聖人的言論理解是不一樣的。如果進行講解可能會出現不同版本,影響學生的思想,導致學派出現。而蒙學則是以識字為主的教學。相對來說,是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歐陽最早辦的學堂也隻教導蒙學,三字經等等,隻求識字,不求理解其中意思。陽平大學也不涉及各家學派,不問政治,隻開辦實用課程。

    趙玉問:“歐陽捐了多少錢?”

    “三百萬。”

    “三百萬。”趙玉嘆口氣,這人比自己有手筆多了。當年自己就給李漢萬貫去辦學。趙玉知道歐陽絕對不是因為交情給的這筆钜款。事實上歐陽不貪汙公款後,和富人比起來錢財來源並不算多。這一出手就是三年多的收入,趙玉覺著自己也不能再說什麼。於是點頭:“就這麼辦吧!”

    “謝陛下。”李漢真沒想到這麼容易就通過。原本想這事情還要朝議一下,那時候變數就多了。他一個不是科舉出身的人,平時言語又不算客氣,到時候肯定有人落井下石。

    李漢退下,趙玉想想問:“聽說陽平開荒個白雲區?”

    “是的。”九公公回答:“行同三省六部在一起辦公,要去另外一個部分辦事,擡腳走幾步就到,方便之極,白雲區那邊處理公事之快,可謂大宋第一。就說陽平紡織公司,公司裡有大掌櫃、銷售負責人、生產負責人、帳房、運輸部等等部門在一起。比如東京要定貨,就和銷售部聯繫,兩邊商談好後,就可以下契約,出公司幾步就是印刷小場,可以印出契約。而後契約送到大掌櫃處,雙方簽名做實。再一步就送到不遠的衙門契約管理處,由他們抄錄簽字留擋,而後公司會命令運輸部的提供車馬,生產部調配庫存……相當的快,一個生意好的公司,一天能做好十幾份契約。有的甚至能當天發貨。”

    “看看我們,樞密院在城南,兵部在城北。幸好都是用手寫公文,不用印刷,要不還得去郊區的印刷廠,即使任命一名知縣,沒有兩天都出不了公文。”趙玉道:“過幾日,你陪朕到陽平看看。”如果可行,可以把各部衙門集中在一起辦公。看自己找一名尚書,中午派人傳,一個時辰後人到。不是他等自己就是自己等他。

    第一百九十七章:陽平沉屍

    不僅趙玉有興趣,陽平附近州縣都已經有人來觀摩學習。不少是知縣、知州親自到來。為此還專門抽人安排了接待。雖然讀聖賢書的都不太看得起銅臭之人,但是沒有銅臭也是萬萬不成的。升官發財是男人們的夢想。從字麵上理解,升官後才能發財。商有商道,官有官道。官員階層不富裕,老百姓憑什麼富裕?這些來參觀的多和歐陽一樣,通過入股過著半官半商的生活。雖然這麼一來,一些以權謀私的事情屢見不鮮,但貪汙之事卻是少了很多。

    陽平近期其實是比較忙碌的,清河航道非常擁擠,主要是支援西夏戰事。軍糧、棉絮的原料進場,成品的出廠,所以主要水路運輸線非常繁忙。甘信自從因為殉情未果被歐陽拉上賊船之後,就一直本著春蠶到死絲方盡的精神,在歐陽指導思想之下,兢兢業業的管理著陽平。他的名字可能民間並不認識,但就陽平和附近州縣來說,名頭還是很大的。

    甘信剛累完一天,本來想去金尊大酒店和拚頭吃飯,而後回家和老婆吃消夜,但沒想大內一紙公文完全打亂了這個計劃。

    皇上要來陽平,但是……歐陽不在。歐陽去哪了?歐陽被宋徽宗拉去太湖品上等天華穀尖茶,食太湖三白去了。甘信抓狂,這個公文怎麼回覆?說歐陽不在,讓皇帝過一個月再來?心中不由對皇帝進行咒罵,沒事就在東京好好呆著,來陽平幹什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