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

第164節(1/3)

    懂。今天先學英語,第一句就你好,我叫梁紅玉。上麵有標念法:哈羅,賣捏一死紅玉粱。”

    “……”下麵九成人噴了。

    “不許笑,這是介紹自己。”歐陽正色道:“把笑的名字記下來,晚上不許吃飯。”

    歐陽用了最另類的速成法,用漢語標上常用短句。其實未必用得上,因為已經有定居在東京,來自法國的商人願意擔任翻譯跟隨船隊。歐陽其實很是看不起中國教育部的英語教學辦法。一開始學英文盡說讓學生學習最討厭的語法和什麼元音字母等等。歐陽本身學英語就是不寫先說。不背任何單詞,先當一個會說英語的文盲。在一個民間結構調查中,八成恨英語的學生,就是因為搞不明白語法等問題而對英語失去興趣。調查中發現,這些學生並不討厭說英文。隻是他們不能接受考試中多寫一個S和少寫一個S就是零和一百的差距。而且各種語法讓他們頭疼腦漲。

    最最讓歐陽不能接受是在內地一箇中學聽到的,一個老師非常苛刻的要求學生完全唸對,包括頂舌動作等等。但中國人都知道,南方人不習慣用鼻子發音,對漢語中的G存在與否關心程度並不高。英國人也知道,即使是英國本地也有各種帶方言的英語。但是要求對漢語都不講究的人卻去講究根本就不懂的英語,實在是倒置本末。難道語文課朗讀,有口音的都要靠邊站?

    如漢語,我們也經常用詞不當。但是中學英語卻是對用詞不當非常苛刻。歐陽想法,學英語如何學漢語一樣。先會說,而後再學。學有所成之後,再重點糾正語法錯誤。有口音有錯誤沒關係,最關鍵是一句話說出來,對方聽懂了沒有。老外說:這個姑娘好亮漂,難道中國人會不理解意思嗎?

    一將無能,累死十四億人。

    歐陽在課堂道:“語言就是交流用的,但也是提高自己身價和別人看法的工具。比如說,來了一個國外使節團,他們的老大開口用漢語對皇上說:你好,尊敬的陛下。也許他隻會這一句,但是從這一句,我們也能看出這個使節團的誠意。所以身為大宋即將出訪將軍,會一兩句的日常用語,不僅是對他國的尊重的一種表現,更是讓他國提升對我們好感的一種捷徑。我大宋再威武,也不可能真的把全世界國家都佔了,俗話說遠交近攻。在一路中,你們身為宋方的高級代表,必然會受到一些國家的接待。你們丟人就是大宋丟人,你們被侮辱就是大宋被侮辱。明白我說的意思嗎?”

    “明白!”群學生同聲,這才感覺到自己不是單純去護航這麼簡單。而是身係國家榮譽,讓這些軍人壓力很大。而古往今來,軍人視榮譽雖然不至於都是生命,但也看得很重。歐陽就是對他們說,你們現在代表是國家。

    一幹包括幾名五品的將軍都在歐陽教導下,努力學習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

    接下來課程是禮儀課,本來是禮部尚書來教導出使禮節的,但說了幾句被歐陽踢到一邊去。扯淡什麼君子德行。歐陽道:“忌諱有客人來你家做客,你們當然歡迎。但是客人如果說了做了犯了你們忌諱的話和事,恐怕你們就不會很歡迎了。就比如你們吃魚,要吃下半部分。你們會說:“把魚順一下”,如果有個不懂事的人說“把魚翻一下”,恐怕即將出海的兄弟們心理多少會有點不痛快。”

    “打聽隱私最為忌諱。比如打聽別人收入多少,打聽和其比較親密女性是什麼關係,打聽父母在哪居住等。很多似乎我們看起來的禮貌,但是對地中海國家來說卻不禮貌。當然,我們還得過天竺這樣佛國,大食也會停靠,各地風俗皆不一樣。不是我嚇你們,如果你們在大食拉下一名女子的麵紗看,會被視為公敵群毆。當然尊重他民族同時,也別貶低我們民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