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

第120節(1/3)

    也就是攏縣等待韓部消息時候,回到東京的張邦昌把歐陽、李漢、劉錡和韓世忠全給參了。理由很簡單,罪名是違禦筆。違禦筆以違製罪之。違製在中國古代是大罪,等同於欺君罔上。要說也有道理,這幾人視和談為無物,私扣對方和談使節,為了自己私利,而無視聖旨。

    但朝會上太學生陳東上表稱,西夏人不敢和歐陽談判,故賄賂張邦昌讓其更換和談將領、帶兵將領。這點大家都明白,西夏人被歐陽的錢砸怕了,再說和歐陽去談判確實比較難。劉錡本次不是給皇帝上表,而是上表大理寺和禦史還有李綱推薦的忠正之人陳東。果不其然,前兩個部門一點聲音都沒有,而陳東則毫不畏懼地跳了出去,其手上還掌握了一份供詞,供詞是秦州陽平錢莊掌櫃提供,其證明在不久前,有人在那開了戶,用的就是張邦昌的名字,戶頭十萬貫。而且店內帳房夥計都可以證明此人攜帶西夏軍符。

    張邦昌喊冤說,說既然潛到大宋內,為什麼還攜帶軍符暴露身份。

    陳東嗬斥,那是因為可以自由來往西夏邊境所用,因為沒有軍符,在這個時期會被抓捕。

    一邊說的有據,一邊辯解的有理。趙玉頭疼萬分,詢問百官,也沒有一個統一的意見。於是就按照程序,將交大理寺審理。如果是無辜的,那就可以說明歐陽他們確實違禦筆,如果不是無辜的,那就說明歐陽他們是有功勞的。

    蔡京朝會上詢問,是否要再派和談使節。

    趙玉直接否掉,絕對不能讓西夏人的離間計得逞。

    張邦昌進了天牢才想明白一件事,自己最大的錯誤就是和錢鬥。他的身家比歐陽有過之而不及。但是歐陽錢砸就砸了,誰都知道這傢夥是富翁,而他的錢不是說砸就砸,會被禦史參的。用十萬貫,當時怎麼就沒想到這人會使這樣的手段呢?

    沒有糟糕,隻有更糟糕。皇家報一向不批駁朝廷官員,最多就是說點花邊新聞賺點眼球。但這次一反常態暴料:張邦昌有漢奸嫌疑,其參在前線奮戰,並且捷報連連的韓將軍、劉將軍、歐大人和李大人。其中描寫非常詳細,說是劉錡抓到了和西夏人勾結的一個宋軍斥候,斥候無意中透露西夏人畏懼宋此次攻勢,要使離間計。而後就是西夏人在秦州轉帳,將附近各州飛票集中轉帳到張邦昌的名下。當然報紙也說了,此事還不明朗,也不排除有可能西夏人拿十萬貫故意陷害張邦昌,報紙還是很客觀,隻說明事實,當然有部分是採訪的假事實。

    說西夏人陷害張邦昌,這個藉口很爛,誰也知道張邦昌根本就沒有陷害的價值。按此推論,漢奸罪名幾乎是坐實了。而輿論幹擾司法,大理寺先入為主的從有沒有問題昇華到調查有什麼問題。

    而皇宮的趙玉接到了李漢的密摺,看完後沉默了很久,而後嘆口氣不再幹涉此事,對有大臣上表再派欽差一律無視,並且派人拿手諭給李綱,允許調動利州路的後勤物資,並且還批準了對歐陽軍廠的採購計劃。

    趙玉身為一個皇帝,起碼的政治覺悟還是有的。宋徵軍兩文就不用說了,兩武韓世忠和劉錡都是自己提拔起來,並且委以重任的將領。她和談目的很簡單,就是見好就收。而今這四人都表示可以繼續打下去,她也隻能是支持下去。

    ……

    根據奸細來報,西夏的大型攻城設備已經到位,有扭力型弩車、雲梯車、行炮車、攻城車、衝撞車、臨衝呂公車。還有搭車、鉤撞車、火車、鵝鶻車等等,西夏全部家當都拿了出來。

    原本守軍依靠城池可以一個換五個甚至換十個,但這些器械出現卻改變了這個事實。劉錡深感壓力。別小看這些,比如雲梯車可以升的比城牆還高,不僅可以俯瞰城內,而且還可以弓箭壓製,又可以直接攀登。這些器械的弱點就是怕近戰,必須有士兵保護,以往戰法就是利用步兵壓製器械,也就是說要開始大規模的戰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