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宋

第72節(1/3)

    的區別。

    歐陽還知道有個叫朱熹的南宋人奠基了所謂父為子綱等等的封建禮儀,而曲解了孔聖之道,導致中華道德思想進行了大逆轉。這種人可以說是歐陽倡導平等之人的眼中釘,隻不過而今實在拿不準出生了沒有,這才沒有派人尋找。歐陽也不急,隻要這名字敢露頭,自己立刻就讓人給做了,不管其是八歲還是八十歲,保證讓他全家死光光。

    宗澤又繼續明察暗訪,不僅在縣城,而且還深入鄉間,甚至到了隻有十幾戶人家的自然村。讓他驚訝的是,即使是非常偏僻的自然村,也有專門的衙門告示帖,上麵有衙門各種規定,各種福利。詢問得知,這是歐陽專門的設立的郵快,每鄉兩個人,任務就是張貼告示和報紙,每十天一次。告示的保養由當地的頭麵人物負責。

    他還發現,歐陽這名頭在陽平比他想像的要響亮,調查瞭解,這種情況和其改善民生有著重大的關係。歐陽在社會資源分配中,考慮到了方方麵麵的需要。強調主題是兩條,勞動者報酬,有勞動能力不參加勞動者,可餓死街頭。無勞動能力者,有最低保障。在陽平,勞動者也分了四等,最低等是懶惰勞動者,隻為明天飯菜忙碌的人,次等是苦力勞動者,再有是識字勞動者,最後是私企管理者。由於普及識字,苦力和識字即使同樣是耕種,也出現了區別。識字者可優先租借耕牛、工具。在農閒可到學堂接受產糧大戶老農的經驗指導。

    在工場中,識字者和不識字者的工錢平均是三比一。宗澤還了解到,滿十歲童子未識百字,其父將優先供予勞役。由於進城務工人員增多,可耕種人均土地麵積增加,多渠道的錢財來源,農村比起以往更為富庶。另外還有衙門鼓勵開荒造田的政策扶持,提高低糧價,抑製高糧價……宗澤將要重點查詢的破壞國以農為本這一條劃掉。不僅沒破壞,而且農業大有發展。

    宗澤本次來,戶部已經給他勾繪出重點。所查一切除了一條外,其他都屬子虛烏有之說。而這條就是……讀書人少了。識字人多,不代表讀書人也多。一是商業、工業節奏的加快,二是陽平未有任何鼓勵舉子措施,三是國子監重點負責識字,四是印刷排版朝商業高利潤進化,五是枯澀難懂的文字在陽平的銷量遠小於一本通俗小說。

    科舉是朝廷選拔官員之重,而歐陽身為狀元,本地學識廢弛。生員一體責罰,要說陽平對歐陽有意見的人,就是那些生員,還有幾名舉人。宗澤拜見了國子監左右一問就得知,歐陽動了手腳。成立了一個陽平書院,把一幹古董全部扔了進去,而真正的國子監是連論語都解釋不清楚的人,而他們日常工作就是教導人識字,還有研究發揚雜科。但這些人的俸祿竟然是陽平書院人俸祿的十倍之多,其中有兩人因為授課出色,竟然達到十五倍之巨,甚至都超過了正四品官員的俸祿。

    第一百一十四章:第一次金融風暴

    宗澤是很公正的人,他把陽平見識的彙總非常詳細的報到了戶部,戶部在第二天朝會前就把這份上表遞程了內閣,而後內閣再遞到了皇帝那。

    張邦昌道:“陛下,宗大人道,據他所查,有三成的生員放棄了續讀,而本地這兩年的生員資歷僅僅多了八人,這是大宋極為罕見之事。”

    趙玉問:“國子監怎麼沒有上報?”

    “回陛下,上麵說的清楚。國子監有人報到了州裏,州裏也派人來詢問,但沒有下文。”

    “朕就奇怪一件事,這歐陽不是鼓勵人識字嗎?怎麼反落個廢宋根基的罪名?”

    蔡京在一邊道:“回陛下,歐大人是重字不重文。朝廷選仕是選文不選字。臣看歐大人出發點雖好,但有些急功冒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