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萬界神龍係統

第2477章 風向變了(2/2)

    任何一家公司想要做大,都離不開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財政這些就不說了,南山必勝客這個名字是怎麽來的?戰無不勝的南山必勝客為什麽會被老幹媽一巴掌抽回去?這些問題稍微想一想就能明白。

    邱英傑聽得入了神,一直到沈隆把貨賣光,散攤回家他也舍不得離開,一路跟著沈隆回了陳家村,又去看了陳家村的電光扣子工廠,吃過晚飯才回去,然後等到第二天又跑過來了,整個寒假,他在沈隆這待的時間比自己家還要久。

    快到開學,邱英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一回到學校就開始給沈隆寫信,以一周一封長信的頻率和沈隆交流著,一開始話題還僅局限於義烏的小商品市場,後來已經慢慢發散到其它領域,沈隆把通信當成了上課,盡量培養著邱英傑的能力。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邱英傑上大二、大三……如今邱英傑已經快畢業了,陳家村的扣子工廠也越做越大,現在他們一家的銷售額就占了整個義烏小商品市場扣子銷售總額的八成以上,把那些從溫州等地來的扣子商人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風向突然變了,1982年初,以“投機倒把罪”抓了一批走在市場經濟“風頭浪尖”上的人。

    在個私經濟發源地溫州,五金大王胡金林、礦燈大王程步青、螺絲大王劉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舊貨大王王邁仟、目錄大王葉建華、線圈大王鄭祥青以及電器大王鄭元忠等幾人被列為重要打擊對象,這就是改革開放曆史上有名的“溫州八大王”事件。

    這股風潮也侵襲到了義烏,廿三裏的交易市場被取締,帶著“打擊投機倒把”紅袖箍的工作人員開始出現在火車站、廿三裏等地,將小商小販被斥為“刁民奸商”,對小商販采取禁、阻、限、關的政策和措施,陳家村因為之前的興旺成了打擊的重點。

    敲糖幫們再也不敢去廿三裏擺攤了,也不敢挑著擔子去外地叫賣,扣子工廠也關了門,男女老少都聚集在祠堂裏,一臉的擔憂。

    “玉珠,這回可怎麽辦啊?”現在大家夥都把駱玉珠當成了主心骨,一遇到問題就開始尋求駱玉珠的幫助。

    “之前的報紙還在,能拿出來用麽?”他們又想起了之前的護身符。

    “報紙肯定不能再用了,畢竟現在已經過去好幾年了,那些工作隊完全可以說政策變了!”駱玉珠說道。

    “那可怎麽辦啊?”大家夥更擔心了,雖然前幾年掙了不少錢,可擴建廠房、購買機器……再加上各家翻修房子等等,已經不剩下多少積蓄了,要是廿三裏再不開張,那陳家村可就要坐吃山空了!

    “放心,大方向的政策是不會變的,大家先忍忍,再過一段時間就能有辦法了!”駱玉珠信心滿滿地說道,讓村民們放心不少。

    44859/570058404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