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萬界神龍係統

第2285章 第一人(3100月票加更)(2/2)

    一是請這麽多人吃飯可是要花不少錢的,還不如把這筆錢留在更有用的地方;二來麽,沈隆估計剛看過解剖的他們怕是也沒啥吃飯的胃口,所以就沒提。

    第二天,《大公報》等主要報紙就報道了這次的解剖公開課,並濃墨重筆地描述了沈隆宣布捐贈自己遺體的舉動,他們把合同的照片登在了報紙上。

    沈隆因此也成了中國第一位捐贈自己遺體的人,比原曆史提前了二十年,而在原曆史中,近代中國第一個立下遺囑,誌願病理解剖的人是餘子維。

    餘子維早年是個中醫大夫,後來“每覺舊醫理論支離,缺乏科學之根據,遂決心學習新醫”,於是東渡東瀛留學,在東京慈惠醫學專門學校學醫,並結識了孫中山、徐錫麟等革命黨人,立誌改變中國的積貧積弱。

    歸國後餘子維先後創辦了江西軍醫學校、永嘉縣兒女衛生學院,矢誌不渝地推行醫學教育。

    1932年5月,長期困擾餘子維的胃病再次大發作,開始考慮安排後事,他與親朋好友商議預作遺囑,並叮囑他的孩子餘繼敏,“吾死後必須實行病理解剖,以遂吾誌,汝切記之!”即使在彌留之際,他仍然念念不忘實行解剖,立下遺囑。

    這份遺囑可以說是近代中國第一份誌願病理解剖同意書,對中國醫學發展的意義非同一般;1933年2月24日淩晨,餘子維離世,當天下午,他的遺體就在溫州大南醫院施行了解剖,肝胃病髒做成病理標本,贈送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做學術研究之用。

    這件事在醫界和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餘雲岫盛讚餘子維“吾醫學界破天荒第一人也”。翌年,全國醫師聯合會第三屆代表大會通過《請全會表彰餘子維先生以獎勵病理解剖案》,決議將餘氏遺體解剖之日作為病理解剖有誌會紀念日,並將《醫事匯刊》1935年第四期命名為《餘子維先生紀念專刊》加以紀念。

    顏福慶為專刊題詞“以身作則”,名醫金鳴宇題詞“求科學之真理,以遺體供犧牲,利人利世,先覺先知。大哉!先生精神不死”,他們均對餘氏的奉獻精神肅然起敬。

    受餘子維誌願精神的感召,醫界人士不時追隨效仿,國民政府軍醫官金守欽在彌留之際,囑以遺體解剖,骨骼為標本……將屍體送浙江省立醫藥專科學校解剖;中醫師葉古紅於死前三日,曾手書遺囑,請兩友證明,贈中央醫院解剖,供全球學術之犧牲,於逝世第二日,由中央醫院檢驗主任康熙榮大夫在該院施行解剖……

    其後還有汪企孫、穀鏡汧等人捐贈遺體,供解剖科研使用,隻是由於傳統的原因,就算到了後世,願意捐贈遺體的人也都不多,沈隆希望自己的這一舉動能讓這樣的人變得多起來,那他也沒白辛苦這一回。

    44859/573807108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