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萬界神龍係統

第1573章 北齋的新工作(2/2)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清代乾隆年間的榜眼洪亮吉,他在《治平》和《生計》兩篇文章中全麵係統地提出了人口增長應與生產增長相適應的思想,比馬爾薩斯提出《人口論》還要早幾年,故而在後世被稱為中國的馬爾薩斯。

    有明一代雖然理學昌盛,但也不是沒有其他思潮誕生,王陽明的心學自然不用說;泰州學派的李贄批判重農抑商,揚商賈功績,倡導功利價值;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這明末三大思想家自不待言,能湧現出這麽多思想家,說明大明的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了理學的局限性,試圖用自己的方法來拓展儒學。

    若是任由他們發展,未必不能闖出一條新路來,可惜建奴入關打斷了這一進程,讓堂堂華夏變得萬馬齊喑,無人再敢進行思想界的探索,大家夥兒隻能尋章雕句,弄些金石考據之類的玩意兒聊以度日罷了。

    沈隆知道,想要讓華夏重新領先於世界,光靠技術上進步是不夠的,還得繼續在思想上有所發展,所以他才讓北齋前往江南,複製東林黨的路子,在各種思潮蓬勃發展的江南對這些士子進行潛移默化,從而讓他們改變思想,然後再從下往上影響朝廷。

    此前的那些文章還有這篇《治平》隻是開始而已,然後不時丟幾篇王夫之、黃宗羲等人還沒寫出來的文章等時機合適的時候,直接丟出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用這個大炸彈來動搖理學的根基,為日後大明的發展指明道路。

    “先前聽聞陛下讓鄭芝龍吸納流民前往大員的時候,在下還覺得是暴政,如今再看這篇文章,方知道陛下所思所慮果然深遠,如今的中原卻是養不活這麽多人啊!”

    “永嘉南遷,長江以南日益繁華;北宋開拓兩湖,自此湖廣熟天下足,縱覽史書才發現,其實前人也在做類似的事情啊!”北齋拿出這篇文章之後,江南士子就開始為沈隆拓殖海外尋找理論基礎了,“如今天下九州可耕種之土地大多都被我大明所占,現在也是該放眼九州之外了。”

    “如此盛事,真恨不得效仿班定遠投筆從戎,為我大明經略海外,成就功業、名留青史何不快哉!”有人心生感慨。

    “哈哈,張兄若是要舍了科舉去海外,伯父恐怕非打斷你的腿不可!”有人當即笑道,固有思想的改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現如今大家對海外依舊充滿畏懼。

    不過有人開始萌生這種想法就是好的,那怕隻有百分之一的人真的付諸行動,以大明的人口基數,這也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數字。

    看著這些士子群情激昂的樣子,北齋越發覺得自己的工作有意義了,她將目光投向北方,聽聞陛下要下江南,不知道那時候是否可以重逢。

    44859/486009024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