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萬界神龍係統

第1203章 《絲綢之路》(2/2)

    起大提琴,日後有一座難以逾越的大山,那就是華裔大提琴演奏大師馬友友;而起在西方獲得成功的中國音樂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譚盾,而這首《絲綢之路》就是譚盾作曲,馬友友演奏的佳作。

    日後李安在拍攝《臥虎藏龍》的時候,就把這首曲子放在了電影裏,用以表現絲綢之路的空曠與荒涼,譚盾也因為在這部電影配樂工作的卓越表現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和格萊美最佳電影原創專輯獎。

    自打開始在林肯藝術中心表演的時候,沈隆就琢磨著該抄什麽曲子好,前些遇到李安兩口子,總算是讓他下定了決心,那就從《絲綢之路》開始抄起吧。

    《梁祝》的表演成功讓他堅定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信念,一個中國的音樂家,不管再怎麽學習西方的音樂,終究沒辦法體會到其中的精髓,寫不出純粹西方文化背景的音樂來,而中國的悠久曆史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有著無數音樂素材可供挖掘,將中國的音樂元素和西方相結合,才是正確的路。

    譚盾就是這樣獲得成功的,既然有這樣的例子在前,那還猶豫什麽呢?於是就有了這首《絲綢之路》。

    而且沈隆的野心可不僅僅是在美國賺點錢而已,要想滿足王起明的願望,就必須登堂入室,進入美國的嚴肅音樂圈。

    一個陌生的異國音樂家想要進入美國的主流圈子,這又談何容易啊;就拿馬友友的譚盾的例子來吧。

    馬友友一出生就是這個圈子的人,他父親馬孝駿為音樂教育學博士,同時也是作曲家兼指揮家,曾任國立中央大學教授;母親盧雅文則是國立中央大學藝術係畢業的聲樂女歌手,4歲的馬友友開始學鋼琴與大提琴,5歲開始在觀眾麵前演出。

    7歲的他與家人遷往美國紐約定居,同年結識了本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帕伯洛-卡薩爾斯,並且在倫納德-伯恩斯坦幫助下,在卡內基音樂廳與姐姐馬友乘參加了參加了為籌建華盛頓文化中心舉行的巡回義演音樂會,伯恩斯坦擔任指揮,肯尼迪夫婦等名流出席晚會,演出結束後姐弟倆被紐約時報高度評價。

    其後進入茱莉亞音樂學院,跟隨大師雷奧納多-羅斯學習,17歲就開始在卡內基音樂廳開獨奏音樂會,如今他已經在音樂界享有盛名了。

    而譚盾雖然不是出生於藝術世家,但是他同樣走得是正統路線,先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習,然後來到美國師從澤征爾,有了澤征爾的引薦,他才得以順利進入主流圈子。

    王起明就這麽貿貿然來到美國,不認識一個圈內人,想要進入這種相對封閉的圈子,那麽就隻有一條路可走——展示出他人無法企及的賦,用絕對的賦來砸破攔在他和卡內基音樂廳之間的阻礙!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