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我成了張角師弟

378(1/4)

    但為了穩定形勢,兩千人的主力已是所能調集的上限。

    劉啟的主將地位在戰前被換,但有樊英花在背後支持,在名譽上成為守護左翼的小將,領了連軍官也不怎麽認識地二百餘雜兵。

    樊英花對他不放心,就換了盔甲跟過來,以監軍的身份隨左翼前去戰場。

    樊英花親上戰場,李尚長本心是反對的。

    但是起兵舉事,風險極大,兵權隻有握到自己兒女手裏才能放心,考慮再三,他還是答應了下來。

    他派給樊英花的護衛是在郡兵營中擔任過營職的自家子弟,名叫趙高,三十歲左右。他有一雙劍眉,寬闊的前額帶著沉著而剛毅的神氣,從這些特征中看出來,他是個武藝不錯的武士。

    他在一群亂咋咋的人邊行過,邊行邊四處看,眼神裏全是不高興。

    樊英花洞悉了這些,不由說:“你擔憂什麽?”

    趙高立刻看向遠處的劉啟,壓住不服氣的心思,強笑了下說:“人少。”

    樊英花笑笑。兩翼人少也是劉啟通過自己在父親那裏實現的意圖。她自然不認為劉啟想消耗他們家的力量,以劉啟的理由反駁:“你懂什麽?兵力不足,要靠自家訓練有素的武士快速衝垮對方的中堅,兩翼兵力要視鏖戰時間而定,而且現在的雜兵,人數一多,接觸不到敵人就不去救援。此戰在於勝敵,而不是絞殺敵人的有生力量,側翼隻要能在敵人的快攻中抵擋一下就行了,關鍵在中軍。”

    說完後,她帶著欣賞的角度往劉啟那裏看去,看到亮出紅纓和槍尖的黑底大旗旗心繡個大大的“劉”字,嘴角不自覺地掛出笑意。

    這杆旗幟由趙過握著,他一動不動地騎在馬上,一隻手牽著韁繩,一隻手緊緊地扶著這幅大旗,跟個假人差不多。

    劉啟看一看盡心盡力打旗的他,再看一看旁邊唐凱,心中生出一些內疚。

    二千人規模的遭遇戰中,決戰時間相對比較短,相對這種剛剛招募的部隊來說,戰場空間根本拉不開,士兵們憑借一股勁,左翼二百,右翼三百人,也算絞殺、包抄敵人的力量,但決戰還是在中軍,沒有一點機巧,正是猛衝的消耗戰,這個計劃是他通過樊英花實行的主張。

    當然,他真想打一場殺人一萬自損八千的戰爭,好讓秦汾的******得到更大程度的平衡,但還是於心不忍。

    這樣的戰爭是要死人的,中軍中就有唐凱、趙過的親族,有樊鳳的兩個哥哥,靠他們死完來玩政治,劉啟做不出來。

    這時他有點兒後悔自己的不負責任,提出這樣的常規建議,一再暗想:“若是敵人真能一戰即潰就好了。”

    他看著抱在懷中的長槍,發覺槍與四周一樣冰冷,一再大聲喊叫,緩解兵士的壓力,卻也看不到結果,指一指戲班子裏找來的鼓手,給唐凱說:“讓他打起鼓!”

    這些戲班子格外無辜,聽說一個小將軍叫去唱戲,帶著巴結的心理,錢也不收去吹打,不料那小將軍聽得一高興,讓他們到戰場吹。

    兩個鑼鼓手垂頭喪氣地敲一敲,演奏就開始了,嗩呐手隻好鼓著腮幫子,捧著嗩呐,往前扭動,緊接著,眾人齊齊動手,一陣鍾鼓齊鳴,把一隊人馬當成去送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