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家歡樂

28、借東風(1/4)

    陳國瑞來電話了,他告訴艾莉,溫晨軍從鄉下回來了,他已經和國土局、環保局、招商局及相關部門聯係好了,後天上午在鬆山怡園小會議室,審議泰山建材的項目任務書。還說溫書記要求,李由全總裁一定要參加。

    艾莉立即聯係李仙民,要他通知李總裁。

    泰山建材集團的總裁李由全確實是一介儒商。

    一九七七年是全國恢複高考的第一年,李由全以全縣第三名的成績,考上了江城地質大學,所學專業是礦山地質。那年他十九歲。

    在地質學院的四年時間裏,李友全擔任過科代表、班長、團委副書記,學生會副主席。學習地質科學並不是自己的選擇和願望,隻能說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那年頭,你隻要能跨進校園的大門,就是你上幾輩子給菩薩燒高香換來的,你有書讀已經該謝天謝地了,哪裏有選擇學校、選擇專業的份兒?進入大學後,整天死記硬背礦物種類、背地層、背晶體晶係、背板塊、背氧矽鋁鐵鈣鈉鎂鉀鋅鈦,枯燥的公式、數不清的蜓類化石、記不完的地層剖麵、生物的界門綱目科屬種、礦物硬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螢(石)磷(灰石)長(石)石英黃玉剛(玉)金剛(石),地質年代的震(旦係)寒(武係)奧(陶係)誌(留係)泥(盆係)石(碳係)二(疊係)三(疊係)侏(羅係)白(堊係),背得口幹舌燥,腦殼發暈,但他還是該記的要記,該背的背,地質學的特點,在電視機還不普及、互聯網還沒有大舉進入中國的年代,就要靠背功好,成績是靠背出來的。經過勤學苦背,李由全的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那時候還沒有實行學分製,幾年下來,總共二十四門功課,全部合格,其中結晶礦物學、古生物化學、地質力學、晶體光學、大地結構構造學等幾門主科考核考試成績全年級第一。

    四年學習結束,他帶領以他所在班級編成的實習隊,用半年時間,風餐露宿,跑遍了秦嶺、大巴山、峨眉山、水城觀音山、雲貴高原及川西會理會東一帶,一篇題為《峨眉山玄武岩對周邊秦巴、川西滇黔結合部位構造及成礦規律的影響》的畢業論文,獲得了構造學教授、副院長劉照常的好評,劉教授拍著他的肩膀:

    “由全,留在學院,先做我的助手,再進一步深造,行嗎?”

    “感謝劉老師對我的器重,但由全的興趣不在地質學,我想先回家鄉去幫資助了我學習的企業做點事,然後再去進修文學,實在對不起,劉老師。”李由全婉言謝絕了劉副院長的挽留。那年頭,能夠留校找份工作並在專家的指導下深造,確實是件前途無量的美事兒,對於很多同學來說,簡直是可望而不可即,而李由全卻放棄了這個機會,這就叫人各有誌,不能勉強。

    李由全回到家鄉的鋼鐵廠,在鋼鐵廠旗下的礦山大顯身手。

    當年的礦山,是在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思想的指導下,先生產後生活,幹打磊建起來的,生產生活設備極其簡陋,礦山管理處於原始狀態,開掘、開采方式落後,地質工作如隔山摸貓,瞎子摸魚,極具盲目性。李由全帶著幾個地質測量人員,從最基本的坑道道編錄做起,不到一年功夫,把礦山地質地形圖、底板等高線圖、礦區礦層柱狀圖、地質結構圖,搞得個一應俱全,清清白白,總廠、礦區的領導眉開眼笑,人見人誇。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李由全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參加了漢語言文學自學考試,做到了革命生產兩不誤,每天晚上,當妻子和女兒睡覺之後,他卻燒起火爐,挑燈夜讀,直到淩晨兩點,灰盡火息之後,方才上床睡覺。三百六十五個夜晚,無一例外。當他拿到由省自考辦和江城師範大學聯合頒發的畢業證書和漢語言文學學士證明書的時候,他笑了,慶幸自己完成了通向夢想的第一步。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