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娛樂香江

2853【做局】(1/2)

    因為林依輪有那麽多藝術圈的朋友,所以他在藝術品收藏上也是頗有成就。

    像他的家中懸掛的滿都是精美的藝術品,比如號稱“中國當代最純粹的觀念藝術家”周鐵海的代表作《陽光下的駱駝》,作品三年內拍出四億七千萬人民幣,號稱最貴在世藝術家的周春芽的代表作《綠狗》,作品曾經拍出九百六十萬高價的潘德海的代表作《胖子》,每幅作品價格不低於百萬的劉野的《莫紮特》等等等等。

    林依輪在燕京的房子有五百平米,價值數千萬,但是都還不如這牆上掛著的藝術品貴。可以,單憑這些藝術品收藏,林依輪就已經腰纏萬貫了。

    其實林依輪還是比較有眼光,而且還是比較幸運的。早在九零年代,他就開始了藝術品收藏。當時內地很多畫家還衣食無著,窩在燕京郊區的宋莊搞創作,不要賺錢就連生活都成問題。

    所以當時林依輪買他們的畫,並花不了幾個錢。而且因為當時他們還未成名,所以架子不高,林依輪跟他們交朋友,自然也不難。

    零零年過後,國外的藝術品公司看中了中國方興未艾的藝術品市場,於是大筆資金進來炒作。將原本不值一文的油畫作品,迅速炒高到幾百萬、上千萬的價格。

    像曾凡誌九二年時一幅作品賣兩千元人民幣都心虛,到零二年的時候他的作品已經是數百萬美元;張剛當年一幅作品兩萬美元,幾年之後再想買不花百萬美元,根本想都不要想。

    ……

    這種做局的具體方式是,藝術品公司會先選一批有個性的畫家,畫得好與不好還在其次,關鍵是要與眾不同,要特立獨行,要有自己的風格。

    以十萬到二十萬不等的價格,跟他們簽訂三年的創作協議,每年創作四十張畫,三年就是一百二十張,總支出在一千萬到兩千萬人民幣左右。

    之後,藝術品公司就開始搞營銷,首先就是帶這些作品去參展,並請各路專家學者一通吹捧,先打響一定的知名度。

    這種做法,跟營銷明星沒有什麽兩樣。在資本的吹捧之下,就算演技為零,整容出身的藝人,照樣能成為萬人追捧的大明星,就更不要那些“藝術家”了。

    等這些藝術家和他的作品有了一定名氣之後,再上拍賣行,自賣自買將它們炒成高價。原本十萬人民幣購買的作品,可以輕而易舉的抬到百萬。因為黃金有價,藝術品無價,所以雖然價格炒得凶,但也不會遭受太大的質疑。

    之後,再來幾次拍賣,價格越炒越高,由百萬到千萬,甚至過億。眼看著作家的作品價格一年翻幾倍,自然吸引很多不懂行,充高雅的收藏愛好者。

    他們以為收藏這些畫,既能夠陶冶情操,而且還能夠投資獲利,所以紛紛入場,花幾百萬、幾千萬將這些畫買下來。

    這樣一來,藝術品公司隻出幾幅畫,就能將之前支付的成本收回來。剩下的作品可就是純利潤了,日後慢慢賣,保準能賺得盆滿缽滿。

    當然,這隻是做局的一種方式而已。事實上,藝術品交易市場一直水很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