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漢

第十一章 中原北望氣如山(1/4)

    公孫珣並不知道自己一位故人沉在了睢水之中。

    實際上,中原亂成那個樣子,這個消息恐怕會在當地封存很久,然後等到某一日局勢穩定下來,才會隨著陳國本地人的對外交流,讓人得知曾經有過這麽一位國傅,其人曾做過這麽一件事情。

    再然後,需要一直等到整個天下安定下來,才會有文人將事情記載下來,讓後人得知。

    而回到眼前,這一年的三月底,也就是春日的最後時刻,整個中原局勢中,真正讓公孫珣在意的隻有一件事,那就是孫堅和曹操的聯名上疏。

    二人經轘轅關快馬飛馳遞來的奏疏中一起表達了對劉備豫州刺史的認可與尊重,並主動表示,當初二人身上的豫州刺史稱號乃是討董時局下臨時措施,如今董卓既然已經伏誅,便自請罷免。

    不過,孫堅同時提出,既然豫州刺史的職務作廢,那他破虜將軍的稱號是否也要作廢?而且,他之前長沙太守職務又該如何,此時是否可以返回長沙?

    潛台詞很簡單,他畢竟是為討董作出正麵貢獻的功臣,如今又這麽識時務,那總要保留個將軍號當說法吧?而且既然作廢了豫州刺史,那相應的長沙太守一職,也就是允許他南下的政治資格,就反而變得格外無可置疑了。

    而曹操也相應的在奏疏中辯解了一下,卻顯得滑頭和無奈了許多,其人隻說自己並非是以豫州刺史的身份停在家鄉,而是當初討董後期,他以奮武將軍的身份重新招募兵馬時,多是兗豫子弟應募雲雲……反正是不可能真的扔下地盤的,反正他那個尷尬位置,也沒法真的反了袁紹。

    這廝明顯有點耍無賴的意思,卻也是真的無可奈何。

    當然,拋開孫堅的討價還價,拋開曹操根本無法真正背離身後袁紹的尷尬立場,無論如何,中原的局勢此時已經豁然開朗了。

    事實證明,公孫珣當日把中原亂局的賭注壓在曹孫劉身上的決定非但無比正確,而且孫堅、曹操這些人的反應和作為比他想象的還要快、還要猛烈、還要肆無忌憚。

    事到如今,隻能說人這種東西,真的是有區別的,就好像袁術真的是個‘塚中枯骨’(曆史上孔融的評價,被曹操偷走)一般,劉備暫且不提,最起碼曹孫二人也是真的有本事、有氣魄、有決斷……他們原本還隻是各自身後實力派軍閥的附庸,被迫軍事對峙,但一朝下定決心聯手,竟然立即就隱隱有了跟袁術對抗的氣勢。

    唯獨……

    “唯獨一事。”將軍府正堂中,賈詡起身正色進言道。“君侯想過沒有,孫文台江東猛虎,半生或勝或敗,卻一往無前,勇烈過人;曹孟德文武並進,世事通達,前途不可限量……這二人若聯手,孫堅在前麵領兵,曹操在後麵收拾人心、供給軍糧,我們再放任,那將來會不會反而一朝做大,其勢更強於袁術?南陽、汝南這兩個郡,共有人口三百萬餘,無論是地方人才還是當地的武庫、工匠,乃至於農業,都是天下之冠,不可不防。”

    坐在堂上主位的公孫珣緩緩搖頭,然後複又起身四顧而言:“文和所言極對,而且我其實也明白這個道理……但事有緩急,如今的局麵是,一來,我軍尚在休整分散之中,關中不秋收的話,我怕人心不能安之餘,更擔心無力出關中精銳往河北決戰,所以確實不可輕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