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漢

第五章 時事難從無過立(1/5)

    中平年末十二月,隆冬時節,袁本初親自引精兵萬餘來到了北海郡治劇縣城下,麵對著實力愈發強大,作風愈發強橫的袁車騎,唯一一個有反抗能力,同時也是袁紹昔日故友的兗州刺史劉岱在恐懼中直接選擇了請辭歸鄉……他本就是東萊人,扔下軍隊和幕僚往東走就是,倒也方便。

    而這個舉動,幾乎是瞬間就宣告了袁紹在青兗地區的全麵勝利。

    實際上,其人在吞並了劉岱、鮑信等人的部隊,並加以安撫後(於禁直接被表為兩千石中郎將),立即便將大軍開入劇縣城中,直接來了個鳩占鵲巢,占據了孔文舉的官寺。

    對此,天下名士孔融選擇了一不說話,二不理會,三不反對,四不作為的奇怪態度,而等到兩三日後袁紹一封表奏,讓他代表青州去長安‘進貢禮物’時,其人更是一言不發,直接帶著家人上路了。

    其實,倒也不能說人家孔融奇怪,因為之前黃巾軍被關東聯軍驅趕著進入青州,以至於青州大亂後,這位孔子的後代就一直是這麽做的……無論是黃巾軍來到城下,還是北麵公孫瓚取平原,又或者西麵袁紹取濟南、樂安、齊國,反正孔文舉就是什麽都不幹,所謂‘但高坐無為也’!

    不過,好在北海還有個叫武安國的都尉,能辛辛苦苦布置城防,而且孔融到底算是孔子後代,舉薦和選拔人才的眼光還是有的,他在任期間提拔的兩個手下,一個喚做是儀,一個喚做彭璆,也都很能幹。

    這三人一文一武一財政,硬生生的是把北海大局給撐下來了。

    對此,袁本初很是眼熱,所以孔融前腳剛走,他就立即禮賢下士,親自拜訪,給足了這三人麵子,而三人的身份地位擺在那裏,又怎麽可能在袁紹麵前拿喬作大,也是如於禁那般,俯首下拜,口稱明公。

    非隻如此,袁紹既然接手北海,天下名儒鄭玄所在的高密也納入囊中,其人複又親自登門拜訪,請求謁見鄭康成……鄭康成托辭身體有恙沒有見對方,但也沒有阻止自己門下數十名子弟紛紛被袁紹招攬而走。

    就這樣,原本會在第二年因為黃巾侵襲青州,導致四散而走的崔琰、國淵、郗慮等鄭門弟子,紛紛投入到了袁紹麾下,其中崔琰更因為出身名門,而且上來便鶴立雞群,當麵勸諫袁紹應當嚴肅軍紀,以安靖地方,所以當場被表為騎都尉……隻有一個公孫方,因為是公孫氏的子弟,選擇了北上平原,去見自己的遠房族侄公孫瓚去了。

    不過,到此為止,開啟了英明神武模式的袁本初依舊沒有滿足,他一麵下令部隊整備青州治安,一麵卻又學習公孫珣發布求賢令,公開在當地招納人才,準備建立幕府,從而徹底將青兗兩州納入到他個人囊中。

    然而,這還不算,袁紹發布完求賢令後,居然又派遣了使者,帶著黃金、白玉、錢帛無數,駕駛公車數十輛,專門去兗州試圖征召三個人。

    哪三個?

    兩個東郡名士,一個東阿程昱,一個東武陽陳宮;一個濟陰李進。

    程昱、陳宮俱是名士,其中陳宮出身較好,很早便與海內名士交結,所以一開始便是圈子裏的人;至於程昱,可能出身較差,成名比較晚,但早些年公孫珣在黃河蒼亭處握著程昱的手依依不舍,乃至於勸他改名的事情早已經傳為美談,再加上其人年紀愈長,聲望也日重起來,劉岱在任內的時候都要專門寫信給程昱請教事物,如今求賢若渴的袁本初又怎麽會放掉這麽一個人才呢?

    而李進,理由就更簡單了……經過河內、虎牢關的連番戰事後,袁本初對公孫珣在武將上的眼光那叫一個心服口服,聽說兗州治下尚有一個頂級豪強李氏,其中又有一個李進乃是衛將軍公孫珣舊部,他便即刻上了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