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漢

第十八章 波濤失意虓虎起(1/5)

    冬夜寒風呼嘯,天空星月相濟,一片漆黑的小平津軍營內,呂布和數名心腹下屬全幅披掛,正立在暮色中望著同樣沉寂的黃河北岸各自出神。

    話說,昨日賈文和向呂布獻策,提出了一個用五千騎兵擊破對岸三四萬之眾的計劃,對此,呂奉先將信將疑……雖然他後來搞明白了賈詡計策的每一步設計,卻還是覺得有些匪夷所思,因為如果按照這個計劃來做的話,是需要王匡、袁紹全都按照他賈文和的‘指使’調度兵力的。

    但憑什麽?

    憑什麽這些人要如賈詡所說的那般安排部署?賈詡是神仙嗎?這實在是太讓人懷疑這場謀劃的成功率了。

    然而讓,呂布還是接受了賈詡的建議,原因有三個。

    一個是呂布本身不甘寂寞,他一個邊郡武夫土包子,相對於那些世族名門而言實在是起點太低了,弱冠家族遷移到太原,後來去冀州,再到洛陽,他始終是一個被人歧視的邊緣人,始終渴望成為權力核心的一部分,換言之,他太想往上爬了!

    而在往上爬的過程中,軍功是他本身最大的依仗,蔡邕、公孫珣、劉焉、董卓這些貴人則是他最依仗的外物……打贏了仗,不僅會有軍功,更會得到董相國的青睞!甚至還可能會得到包括老師蔡邕在內的讚賞!因為就在之前,因為王匡在河內搞特務政治,肆意攀誣郡中大族、大戶,動輒下獄拷打,然後再讓人家屬拿財貨、人口來贖,宛如綁票,蔡伯喈為此專門寫了一篇文章指責王匡,文中直呼對方是逆賊!

    總而言之,呂布是真想打這一仗!

    其次,呂布相信賈詡的本事……就算是其人對賈詡有所疑惑,卻絕不會對公孫珣的眼光有所質疑,而公孫珣所推崇的智計之士一定有他獨到之處。

    至於最後一個原因,卻是呂布對自己個人武勇還有手下這些精銳部屬的信心了……此番過河,就算是賈詡的計策出了岔子,確實打不過,可如此黑夜,黃河到處封凍,總歸是不必擔心逃不回來的。

    而回到眼前,讓呂布頗感振奮的是,賈詡計策的第一步居然已經成功了……正如賈文和所說的那般,對麵那個凶名在外的河內太守王匡眼見到疑兵往上遊孟津而去,居然不敢過河來攻小平津,反而是立即分兵向上遊,去做保守防禦。

    下午時分,眾人看所謂清楚,黃河北岸,足足七八千人馬大舉出動,追著賈詡帶領的疑兵向上遊而去,而河內太守王匡的旗幟更是毫無疑問的出現在了中軍。換句話說,此時河對麵的河內小平津渡口,可能隻有兩三千留守部隊。

    “君侯,已經準備齊當了。”黃淵從夜色中牽著一匹神駿白馬閃出。“馬裹蹄,人銜枚,一人雙火把,卻無命不許點燃……請你下令!”

    “過河!”呂布收起萬般心思,卻是毫不猶豫接過自己的的盧寶馬,第一個往北麵踏冰而去。

    五千騎兵,或出自北軍,或來自西園,或起自涼州,又或舉自關中,還有從並州招募來的勇士……非要說一些共同特點,便是這些士卒普遍性擁有足夠的戰鬥經驗,而且從軍前便已經擁有出色的騎術了。

    兩兩相加,再配合著大漢帝國中央武庫的裝備,已經足夠讓他們在那些關東聯軍麵前挺起腰杆自稱精銳了——不是他們本身多麽出眾,而是那些關東聯軍雖然有編製、有裝備,有勇力,卻實在是少了太多的戰爭經驗。

    夜色中,位於黃河北岸的小平津河內渡口處,王匡留在這裏的守將方悅已經早早睡下……作為河內本地豪強出身之人,方悅領著家族子弟選擇跟隨本地太守實在是太正常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